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退役军人进校园 当好学生引路人

——访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


■文 豪 王立宏 本报记者 郭泓斌

习主席指出,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关于“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的提案引发广泛关注。在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下,各地或为退役军人开设专门入学通道,或创办专门培养退役军人教师的师范院校,退役军人师范教育工作得以快速推进。日前,本报记者就退役军人进校园话题对朱永新进行了专访。

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

既可平衡教师性别比例,又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血性

记者:您在去年全国两会提出“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引发强烈的社会共鸣。请问您提出这一提案的初衷是什么?

朱永新:当时的主要考虑是为了缓解小、初、高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问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男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1.25%、43.22%、46.11%,较20年前累计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尤其是发达城市,男教师比例下降幅度更大。不可否认,女性具有感情细腻、亲切温和等适宜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性别特质,但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男教师的刚毅、果敢等个性特征,对学生性别角色定位和品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女性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学生性格、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健全发展。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记者:除了平衡教师性别比例,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还具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朱永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退役军人进校园,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立德树人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务实之举。

立德树人,要抓住关键时期。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不仅需要思政课补钙壮骨、固本培元,更需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良师引领。

退役军人立场坚定、作风硬朗、纪律性好、执行力强,人生阅历丰富,面对困难、遭受挫折时比一般人更有韧性、更有毅力,本身就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富矿”。

我们常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历史维度上看,凡是在世界上建立不朽业绩的国家和民族,没有一个是没有血性的。中华民族一直都有崇军尚武的优良传统。退役军人经受过部队历练,身上具备这种血性,和学生们朝夕相处,久而久之,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初,我只是从解决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这一角度,提出“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这一提案的。今天,我仍认为,推动这项工作对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血性、“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大有裨益。

要以人格教育为突破口

既要解决资质问题,还要解决学力问题

记者:今年年初,上海率先成立专门培养退役军人教师的退役军人学院,目前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推动退役军人进校园。您是怎么看待这项工作的?

朱永新:上海成立退役军人学院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当下,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要让更多退役军人进校园,首先要解决资质问题。可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退役军人的学历,让其具备当教师的资格。其次要解决学力问题,培养退役军人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保家卫国的军营走上传道解惑的讲台,身份的转变对退役军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很有必要。

各地要借鉴上海的做法,借助本地公共教育资源,为退役军人提供提升学历及学力的平台,为国家培育更多有底气、有志气、有骨气的新时代退役军人教师。

记者: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除了理论教学、学科教育,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帮助他们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育家,您认为退役军人在学生人格塑造方面有哪些优势,又面临哪些问题?

朱永新: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同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好老师的话题,指出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021年4月,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人格教育的关键是用人格培养人格、用情感培养情感。退役军人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优良,在人格教育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退役军人接受过部队的政治教育,在基础教育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安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在政治教育方面优势更明显,是难得的德育教育资源。例如,让退役军人担任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师时,对课程的理解和讲解会比普通教师更深。

当然,退役军人想要投身教育事业,自身需要做相应的准备。例如,学习教师的专业技能、全方位提升个人素质等,否则即便进了校园当上教师,也很难胜任岗位。

不会影响教育公平

既要畅通选拔渠道,更要规范选拔机制

记者: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教育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您认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教育部门在这项工作中应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

朱永新:退役军人进校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重要论述的创新举措,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的生动实践。

在推进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中,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教育部门能够实现共赢。一方面,退役军人作为优质人力资源,经过专业培训和相应的资格认定后走上教师岗位,有利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较好、工作较为稳定,从教对于退役军人来说是很好的就业选择。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可在部队和学校间架设沟通桥梁。平时,现役军人与孩子接触的机会不多,应注重培养军人对孩子的感情,为将来从教打下基础,这就需要让军人走进学校,走到学生中间。

教育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退役军人进校园提供资源及服务。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可以通过线上培训,也可以定期组织线下集中培训,为退役军人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二是实施专项培养。在现有的学历教育机构中,为退役军人开设专门入学通道,或创办专门培养退役军人教师的师范院校,为退役军人量身打造本硕博师范教育体系,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在教育领域建功立业。三是提供政策保障。出台相关政策,适当放宽退役军人进校园当教师的准入条件。例如,允许退役军人先工作、再考证(教师资格证);适当放宽退役军人教师的年龄限制,为退役军人进校园提供更多便利。

记者:有个别人认为,教育部门为退役军人进校园提供便利可能会影响教育公平。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朱永新:公平是相对的。退役军人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国家。大学生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时,军人们正在祖国的边疆海岛默默奉献,在军营里刻苦训练。国家为退役军人提供进校园从教的机会和渠道,不会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而且,退役军人进校园,也是许多发达国家为改变教师队伍性别失衡所采用的有效做法,一些国家还用立法的形式给予支持,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当然,推动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要把握几条原则。首先是自愿,其次是择优,最后是规范。自愿是指退役军人自身有意愿投身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择优是指要经过专业培训及资格认定后,优秀退役军人方可走上教师岗位。再次,既要畅通选拔渠道,更要规范选拔机制。师范院校可开通退役军人师范生专门招生通道,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退役军人师范生;地方教育和人事部门在教师招聘中,优先考虑退役军人师范生等。这些渠道都可以探索,但一定要确保规范,做到公平公正。

总体而言,现阶段退役军人进校园还缺乏制度机制上的支持。一方面学校无法走进军营、走入军校,挑选到优秀的退役军人;另一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机制平台,让具备教师资格能力且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退役军人能够进入校园投身教育事业。因此,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教育部门通力合作,推动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体系化制度化,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从坦克兵到“网红”体育老师,退役军人叶海辉——

三尺讲台续写“士兵传奇”

■文 豪

他扎根海岛教育28年,自制体育器材4200多件,创编体育游戏近2000例;他参与乡村支教,把游戏带进体育课堂,跨界书写“士兵传奇”。

他,就是“2021年十大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退役军人、浙江省玉环市坎门海都小学体育老师叶海辉。

1992年,21岁的叶海辉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坦克兵。叶海辉坦言,3年从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性格与人生。退役后,叶海辉来到坎门一中,成为一名体育代课老师。

当他满怀热情投入教育事业时,一道难题摆在面前——体育器材短缺。“体育老师没有器材,就像战士没有武器。”叶海辉第一时间想到自己在部队时,带着战友们用木头和铁皮制作模拟瞄准具的往事。

叶海辉通宵达旦,用旧报纸、透明胶带制作出一批直径各异的纸球,再根据课程需要,把纸球变成足球、篮球、实心球……就这样,一批自制体育器材诞生了。

尝到甜头后,叶海辉的发明欲望一发不可收拾。迄今为止,他已自制体育器材4200多件。这些纯手工打造的教学器材,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经费,其中8项发明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997年,叶海辉通过转正考试,正式成为人民教师。

叶海辉知道,有了器材,只是体育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为此,他专门拜“中国游戏大王”吴纪安为师,学习创编游戏的技巧,并将游戏与体育紧密结合。如今,在叶海辉的课上,可运用的各类体育游戏近2000例。就连最简单的“石头剪刀布”,他都能开发出30多种新玩法。

别人眼中的体育课可以强身健体。而在叶海辉看来,体育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磨砺他们的意志品质。

叶海辉时刻关注体育学科的发展,带领体育组成员大力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将教、练、赛有机整合,做到“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健身”。

“我是老兵,也是老师,希望自己的成长奋斗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叶海辉期待,有更多战友离开军营后能够走进校园、拿起教鞭,去指引、守护孩子们的成长。

从武警班长到国防教育特色班班主任,退役军人伍登铜——

血性阳刚打造“国防战队”

■吴 玥

“弓步冲拳、马步横打!”暮春时节,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操场上,退役军人、国防教育特色班班主任伍登铜正在教授学生打军体拳,学生们精神饱满昂扬、动作整齐划一、口号铿锵有力,让人仿佛置身军营。

两年前,常德市前移国防军事人才培养关口,实施“军队人才苗圃”工程。刚从武警某部退役的伍登铜,得知常德市二中招聘退役军人担任教官兼班主任的消息,第一时间报名。通过层层选拔,伍登铜脱颖而出。自此,这位26岁的武警部队退役班长成为两个国防教育特色班的班主任。

他上任伊始就下定决心,把部队的优良作风融入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他所带的两个国防教育特色班,出教室就走队列、被子叠成豆腐块、鞋袜摆成一条线,就连吃饭都是统一列队、步伐整齐地进入食堂。

刚开始,学生们不太适应强度高、标准严的军事化训练,部分学生连最简单的齐步都走不整齐。“虽然我是个老兵,但当班主任还是新手。”伍登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发现教学生不仅要强调体能训练,而且要注重心理训练和自强品质的培养。

伍登铜从电影《长津湖》讲到抗美援朝精神,从董存瑞、雷锋讲到祁发宝、陈红军等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学生们深受感动,叫苦喊累的少了,挑战自我的多了,身上的“兵味”越来越浓。

在筹备校园文化节的过程中,伍登铜教学生练习摔擒动作,不少学生训练时手肘脚踝受了皮外伤。他对大家说:“如果不能坚持,可以退出。”但顽强拼搏的精神已在国防教育特色班生根发芽,没有一个学生退缩,最终他们以一场精彩的摔擒术表演,赢得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

在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伍登铜从一名带领战友摸爬滚打的班长,逐渐转变成为引导学生茁壮成长的班主任。经过他的言传身教,军事化管理被学生们内化为日常生活习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在文化学习上更是力争上游、不甘落后。如今,他所带的两个国防教育特色班已成为全年级的“尖子班”,成为常德二中的品牌,被誉为“永不言败的国防战队”。

图①:退役军人、浙江省玉环市坎门海都小学教师叶海辉致力于让体育课生动有趣。

图②:曾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的王永军,成为北京市13家中小学校特聘的国防教育“校外辅导员”。

图③:曾服役于武警某部的张宝旺现在是一名体育老师。

图④:退役军人伍登铜带出的国防教育特色班参加课外活动。

本版照片由文 豪提供

制图:张 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