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习主席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警示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修身慎行。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心,思也。一个人心中想什么,往往影响和决定着做什么。《元史》记载,元代学者许衡外出,见道中有一梨树,众人争取食之,唯其安然独坐。有人疑而问之:“何不摘梨解渴?”许衡答道:“非己之梨,岂可擅摘?”人笑曰:“世乱,此无主。”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则典故警示和启迪我们,守住内心,方得理明。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在正心明道中正方向,在怀德自重中修内心,才能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心不可乱,则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心是正根,正心才能明道。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不正则道不明。党员干部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忠诚之心对待党的宗旨,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权力,以感恩之心对待人民群众,以公仆之心对待事业和工作,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才能做到为党立业、为民立功。如果心里不清静、志向不坚定,多贪欲、多妄念,就可能灵魂被“俘”、思想被“腐”、气节被“劫”、情怀被“盗”,最终摔跟头、出问题,跌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山自重,不失其威峻;海自重,不失其雄浑;人自重,不失其尊严。”自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素养,是一生要遵守的底线。有大志者必自重,慎其言行,守其分际。党员干部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更要时刻珍惜党的荣誉和党员的声誉,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涵养宁静致远的淡泊之气、清正廉洁的无私底气、大道直行的浩然正气、干事创业的昂扬锐气。“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不自重者心为物役、放纵自我,贪污腐化、毫无底线,既损害党的形象,也必遭人民鄙弃,更谈不上成就事业。
“严于律己不随俗,恪守操行不忘初。”正心明道是永葆本色的基础,怀德自重是拒腐防变的底线,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党员干部正三观、砺心性、练本领、树作风,都需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牢记初心使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带头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魂”、提升人生之“境”,练好内功、提纯党性、增强本领,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就一定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不负党和人民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