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独龙江乡巴坡山上,有一座不大的烈士陵园,和独龙江静穆对望。陵园里长眠着8名军人,他们在不同时期为了独龙江发展建设而牺牲。他们的故事,每一位独龙江人都很熟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8名烈士都没有留下照片。2019年4月,习主席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几年来,独龙江乡发展日新月异,前来旅游、到烈士墓祭扫的群众也越来越多。为完善巴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怒江军地共同开展为英雄画像、忆英雄事迹行动。
5月4日晚,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国防训练基地,参训的120名福贡县民兵骨干一面望着课件上的8幅军人画像,一面听鹿马登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杨晓讲述为独龙江发展建设牺牲的8名戍边官兵的故事,以及前不久开展绘制英烈画像工作的过程。
福贡县人武部政委陈志宏告诉记者,独龙江乡位于西南边陲最前沿,千百年来,独龙族群众住茅草房,过的是狩猎捕鱼、刀耕火种的生活。1952年,解放军进驻独龙江,与当地群众共同保卫和建设祖国边陲,先后有8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烈士履职牺牲的经历,是军民共建独龙江的见证。今年的主题教育中,他们决定用好身边教育资源,讲好英烈故事,扎深固实民兵坚决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70多年来,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从深度贫困到整族脱贫,独龙江一跃跨千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关爱,离不开一代代官兵的坚守和奉献……”曾在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工作的杨晓说得动情,民兵们听得专心。
张卜,1964年在执行查界任务时突发疾病,因大雪封山无法医治。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派出2架飞机借道缅甸,向独龙江乡上空空投救援药品。独龙江数百名群众上山搜寻。但山高林密、峡谷陡峭,当好不容易找到药品时,张卜已光荣牺牲,年仅24岁。
刘清国,1968年下乡走访群众途中不幸坠入江中牺牲。
邱旦史,1971年在巡查界碑时遭遇野兽袭击,为掩护战友而牺牲。
孔玉录,1972年在外出为连队购置物资时遭遇泥石流牺牲。
张其芳,1977年在执行边防保障任务时不幸跌落悬崖牺牲。
齐当此,1979年在为群众寻找耕牛返回途中因干粮耗尽误食毒菌牺牲。
庄云,1991年帮当地老人运送过冬柴火途中不慎滚下山崖牺牲。
于建辉,2001年参与独龙江道路修建,在悬崖上开路时不幸坠江牺牲……
独龙江军民在巴坡山上为牺牲烈士修建了墓地,但他们的墓大多是衣冠冢,很多人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在守护和建设边疆过程中,边防官兵始终是排头兵。我们享受当下的幸福生活,更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没有照片,烈士的模样可以画出来!”年初,军地组成工作组,历时2个多月,行程5000多公里,走访烈士生前所在部队和烈士亲人,开启了为烈士画像之路。
“圆脸、大眼、高鼻梁……”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州县城,工作人员听时任连队指导员王松植描述烈士邱旦史的形象,讲述官兵间的深情:“当年戍边条件艰苦,战友情深。1971年7月,在执行有着‘死亡界桩’之称的中缅边境43号界碑巡查任务时,巡逻队遭遇野兽袭击。邱旦史是云南宁蒗人,当时19岁,个子小身手敏捷,完全可以自己脱险。但他为了掩护战友转移,故意吸引野兽注意力……”
“当年为了解决物资不足问题,20岁的孔玉录上山到村民家中买猪,在返回途中遭遇泥石流……”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战友熊立春、何保才一面描述烈士的样子,一面回忆当年的守边岁月,“那时出门难路上险,过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冬季大雪封山,雨季泥石流不断,山上还不时有滚石滑下。但每当有任务,官兵都争着上……”
“他的额头比儿子的要宽些,他牺牲那年才31岁,女儿刚满4岁,儿子才2岁。他爱吃鸡蛋,但舍不得自己吃,休假回家,给孩子剥……”在独龙江乡献九当村齐当此烈士家中,大家围坐火塘边,听着烈士遗孀齐秀珍老人描述,以他的儿子齐文明为参照,一遍遍修改,画出了家人心中烈士的样子。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趟洗涤灵魂的历程。寻访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边关军民的关爱,也感受到独龙江畔一跃千年的动力之源。”杨晓话音刚落,石月亮乡民兵张有明接过话茬:“党和国家对边防的关心比高黎贡山高、比独龙江水长。50多年前,一名普通边防士兵的安危牵动国家总理的心。如今,在习主席的关心下,在各级政府的帮扶下,独龙江隧道贯通,独龙人过上幸福生活。穿越时空,英烈立起一个个精神路标,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作为民兵,我们要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
英烈精神激励后人。这个五四青年节,齐当此的孙子齐顺勇光荣加入了共青团。他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巴坡烈士陵园参加入团仪式。齐顺勇在爷爷墓碑前深情地说:“爷爷,今天我成为一名共青团员了,非常开心,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长大后追随您的足迹,为国家作贡献。”
上图:齐顺勇(前排左一学生)和同学们在烈士陵园参加入团仪式。 余润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