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制作英模米塑模型 编创本土红色戏曲

浙江省泰顺县非遗技艺赋能青少年国防教育


■叶海伟 本报记者 宋芳龙

“凝视英模人物米塑模型,似乎看到了他们的英勇壮举。”前不久,一场制作全军挂像英模米塑模型活动在浙江省泰顺县库村耕读书屋举行,在米塑传承人张甜清的指导下,100余名学生和家长参与体验。

泰顺县地处浙南山区,是一片红色沃土,崇军尚武氛围浓厚。同时,该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非遗名录的就有116项。其中,米塑工艺传承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

“青少年正处于思维最活跃、身体最好动、想象最丰富的年龄段,渴望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思考、理解和接受事物。”泰顺县人武部政委李小春介绍,针对这一实际,今年4月,县人武部党委一班人决定:打破以往国防教育“走”“看”“听”的固化模式,结合青少年兴趣爱好,将当地非遗技艺米塑与国防教育融合,面向青少年学生以及家长,策划开展制作全军挂像英模米塑模型活动,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国防教育渗透力。

他们特别邀请该县米塑传承人张甜清担任指导老师,同时,在当地媒体发布“传承千年非遗,激活红色基因”活动公告,不到一天便吸引百余名学生和家长报名参加。

聆听英模事迹、制作英模人物、争做英模传人。“制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心存敬仰,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才生动、有温度。”张甜清结合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模的先进事迹,细致讲解制作米塑人物模型的方法,学生和家长听得全神贯注。

活动现场,领取米塑粉团等材料之后,大家纷纷按照张甜清的指导步骤开始捏塑。记者注意到,小女孩包淑瑶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在房间中摆放的英模事迹展板前驻足,沉思了许久才开始制作。在随后的捏塑过程中,她十分专注,不到半个小时,便将英模人物捏塑成型。轻抚手中的作品,包淑瑶说:“制作英模米塑模型的时候,英雄的事迹像电影一般不断在脑海里闪现,捏塑的每一个细节都像是用特殊的方式和他们对话。因此,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以他们为榜样,长大后为建设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这种沉浸式的国防教育很走心”“这种活动形式真不错,孩子沉醉其中,乐此不疲”……不少学生家长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更加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爱党爱国爱军情怀,希望能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

泰顺县人武部领导介绍,目前,除了开展制作全军挂像英模米塑模型活动外,他们还联合地方相关部门编创了一部主要讲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该县秀涧下村村民刘大娘用断肠草救治地下工作者,从而走上革命道路的本土红色戏曲《断肠草》,并在县内文化场馆巡回演出,颇受青少年的欢迎。据悉,下一步,他们还将结合当地木偶戏、土陶、剪纸等非遗技艺开展国防教育,着力增强青少年国防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上图:米塑传承人张甜清(右二)为参加活动的小朋友讲解制作要点。

叶彬彬摄

以“走新”求走心

■迟海  张禾年

浙江省泰顺县通过开展制作全军挂像英模米塑模型、编创本土红色戏曲,并有计划地将木偶戏、土陶、剪纸等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国防教育的做法,为青少年国防教育打开了新视窗。

进入新时代,传统的国防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青少年多样化需求,“你讲我看”、参观游览式的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厚度不足、鲜度不够、吸引乏力的弊端。直面时代发展之变、教育对象之变、传播手段之变,新时代的青少年国防教育只有融入全新样式、补充优质资源,才能真正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国防教育“火起来”。

思想的引领是最根本的引领,情感的认同是最真挚的认同。社会各界在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时,必须因地制宜、各展所长,通过整合红色资源、创新方法手段、增强教育功能、彰显特色优势,组织一系列可供借鉴的创新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国防教育可观可感:比如邀请老英雄宣讲战斗故事,聘请英模家属为编外辅导员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在面对面聆听中重温红色历史、感悟家国情怀;比如着力打造全媒体矩阵平台,广泛宣扬当地建功时代、投身国防的典型,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崇英雄、争当英雄的浓厚氛围;再比如编排红色历史情景剧,组织青少年亲自参演,感受炮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岁月……

随着一系列富有温度、实感的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必将有效缩小国防教育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赢得青少年情感认同,从而有效激发青少年热爱国防、崇军尚武的热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