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辽宁省盘山县沙岭镇红色故事讲述人王宝骞——

做红色土地的“解码人”


整理了一下被网友称作“焊在身上”的白衬衫,郑重别上党员徽章,面对无声的听众——镜头,我又开始讲述一个个红色故事。我知道,这些录制好的视频,承载着的是辽宁省盘山县沙岭镇的红色记忆,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线后,将成为红色主题教育的素材。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沙岭人,我年轻时就对沙岭当地的红色历史感兴趣,没事喜欢归纳整理那些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如今,年轻时的爱好终于派上了用场。2009年以来,我先后参与修复修建沙岭战役烈士陵园、沙岭战役纪念馆、盘锦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纪念馆、沙岭古镇历史文化陈列馆等红色遗址工作。2014年底退休后,我还承担了部分遗址的红色文化讲解任务。互联网时代下,我慢慢尝试对传统的讲解思路进行调整,但大部分时候,线下面对面的宣讲是我的日常。

烽火台、义勇军司令部、红山文化遗址……骑上电动车沿着沙棠公路一路向南,我到达讲解第一站——沙岭战役烈士陵园。这次到访的是沙岭镇各中小学学生代表组成的参观团。面对这些年轻的面孔,我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讲述东北民主联军战士不畏牺牲、奋勇杀敌的事迹。拜谒完毕,我骑车在前面带路,引领参观团去下一站——盘锦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纪念馆。这个纪念馆,于我而言有特殊的意义。退休前一年,时任沙岭镇人大主席的我,主抓中共盘山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保护修缮工作。亲友们当时都劝我:“快退休了就享享清福,不要可着一把老骨头使劲造。”在位一天,就要挑一天的担子,我有股子牛劲。我先是查阅1992年出版的《盘山县志》,找到当年的武工队队员刘兴泉、王玉珅,翻阅了1948年担任第一党支部书记的柳景阳的自传。最后,在当年儿童团团员吕成学的指认下,确定了党支部旧址的位置及相关陈设细节。党支部旧址纪念馆建成的时候,恰是2015年“七一”,参观团在停车场排起长龙。讲解员忙不过来,我赶鸭子上架,接过了讲解话筒。刚开始还有些忐忑,一旦开了口,那些历史细节和背后的典故源源不断地从我嘴里冒出来。那天我整整解说7场,虽然疲惫,但一想还有那么多人在等我,我还是咬牙坚持。送走最后一波参观团时,我的嗓子已哑了。

我的家离沙岭战役烈士陵园26里地,离盘锦第一党支部纪念馆34里地。每年从4月5日清明节到12月20日封河封地节令,我几乎每天都要跑一趟,到现在我已经骑坏2台电动车了。夏天还好,记得2017年冬天特别冷,我只能下车推着走一段,等身体热起来再骑。

寒来暑往,不知疲倦的跋涉让我更加贴近这片红色热土的脉搏。我多次去海城、牛庄等地实地探访,与一些文史研究者面对面探讨。2018年11月,我以盘山县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的身份组织了一次盘山明清驿路即辽东驿路考察活动,只为能从历史的纵深处解码红色文化。

“半是斋”——一个20多平米的简易棚子,是我的书屋,存放的书本与旧报纸已经发黄发脆,俯仰之间满是历史的味道。虽然已近古稀之年,可我仍然对红色文化讲解工作乐此不疲。因为,一切动力源于热爱,我热爱这片红色的土地,哪怕只有一位想读懂这座有着600多年红色历史古镇的参观者,我也会继续讲下去。

(姜彬、韩宪超 本报记者 范奇飞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