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密林光焰


■焦凡洪

今年92岁的老战士杨振国,永远不会忘记1943年3月那个黑暗的夜晚。

黑龙江省拜泉县城郊的一处农家小院已进入梦乡。突然,家门“哐当”一声被踹开,13岁的杨振国在母亲惶恐燃起的一束灯光里,见一个提着盒子枪的日本鬼子、一个端着刺刀的伪军和一个伪保长凶神恶煞般冲了进来。他和弟弟妹妹吓得蒙上被子,瑟瑟发抖。伪军吼着父亲的名字:“杨福清,快起来跟我们走!”父亲气愤地问道:“你们凭什么抓我?”伪军蛮横地说:“抓你有用!”鬼子扯起父亲就往外推。母亲哭喊着扑上前要拉住父亲,被鬼子狠狠踹了一脚,又被伪军打倒在地。杨振国和弟弟妹妹滚下床抱起母亲哭成一团。母亲拥着3个孩子跌跌撞撞地追出家门,被押走的父亲已不见踪影。天地间只留下一片无助的哀号,撞击着阴森的夜幕……

母亲四处打听父亲被抓走后的下落,听说是被日本鬼子押到鹤岗煤矿当劳工了,这一次在全县抓走100多人。

原来家中靠父亲伐木挣钱糊口,现在生活来源断了,杨振国只得辍学去砍柴卖柴。每天天刚亮,杨振国就揣上一个菜饼子,走十几里路去荒甸子割蒿草秆,到下午砍好两捆柴,然后吃力地挑到城内柴火市上叫卖。

一日傍晚,杨振国站在雪地里守着两捆柴等待买主,又冷又饿。一位穿长袍的中年人和蔼地出现在他面前:“柴咋卖的?”杨振国赶忙回答:“一捆两块五,这柴火扛烧!”中年人掏出钱:“两捆柴我都要了,给你6块!”杨振国感激地说:“那得好好谢谢大叔哩!”中年人看着杨振国满手的冻疮,关切地问:“你小小年纪怎么干这样苦的活?”杨振国哭诉了家中遭遇。中年人听后说:“你今后打的柴我全包了,每天都来买。我姓李。”

就这样,这位姓李的大叔每天下午定时来买杨振国的柴,每次都多给他1块钱。这使杨振国冰冷的心里燃起一团火焰。他每天更早地拿起镰刀去迎接阳光,母亲叮嘱他:“要打好柴,让李大叔这样的好人火烧旺运!”

交往时间长了,杨振国越发感到李大叔有些神秘,不像是普通的买柴人。这时不断有鹤岗煤矿劳工被累死饿死打死的消息传来,母亲整日以泪洗面,杨振国更是对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齿。他对李大叔说:“我真恨不得给那日本鬼子炮楼点把火!”

李大叔安慰杨振国:“你想打鬼子、为父亲报仇,有志气,但不能蛮干。独木不成林,我们只有组织起来才力量大!”

这位李大叔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地下交通员。1944年立冬这天,他护送14岁的杨振国和另外3名青年参加东北抗联嫩江游击队。

临行前,杨振国对母亲说:“我跟李大叔进山打柴了,这样能多挣点钱!”

母亲嘱咐说:“山里贼冷,你可得当心。”

杨振国宽慰母亲:“您放心,山上阳光好,到处是木材,火炉火炕暖着哩!”

东北抗联嫩江游击队驻扎在大小兴安岭南缘的山林里,进去要翻越两座大山。全队160多人,都是穷苦出身。杨振国被安排给任队长当通信员。

任队长30多岁模样,高个头,讲话慢声细语,充满自信。他对杨振国说:“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打鬼子的。别看现在我们住在深山老林里,枪也不多,但我们有砬子般的坚定信念。冰雪再厚总会在阳光下融化,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打败日本鬼子!”

听了队长的话,杨振国把枪握得紧紧的:“为了打鬼子、救父亲,我什么困难都不怕!”

东北的冬天异常寒冷。抗联官兵住的是木头搭起的马架子,棚顶盖着草、周围堵着草、地上铺着草。深夜,气温时常低于-30℃,在窝棚内冻得睡不着觉,大家就披着被子蹲着挤在一起取暖。

为防止暴露目标,游击队除做饭外严禁烟火。不允许抽烟,饭也是两三天才烧一次。每次做饭时要在地上挖出烟道,给烟囱戴一顶“帽子”,压住烟不往上升。水是用冰雪化的,烧火时不能用大火,因此饭经常半生不熟。煮黄豆、烀萝卜、蒸冻白菜……这些食物只有刚出锅那一顿是热的,平时饿了都是冷着啃。官兵们还经常吃橡子面,这种东西咽下去难,上厕所大解更难,大家说,憋得那难受劲就像冰天雪地里拉不开枪栓一样。

战士负伤或生病,没有药品。对伤病员,队长会特批发点苞米粒子。炊事班先把苞米粒儿炒煳,然后用木棍将其碾碎熬成粥,这就是最好的药品和营养品。

在如此艰难困苦条件下,抗联战士依然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充满乐观主义情怀。他们用雪洗脸、擦身子,大家说这是“雪浴”;由于每人只有一套衣服,身上长满了虱子,战士们经常中午光着膀子清理,大家说这是“革命虫”的吐故纳新……

任队长经常给战士们讲抗联的战斗故事,处处带头做好样子。白天,他组织训练,指挥战斗;夜晚,要到分散在森林的几个营地去查看,眼里时常挂满血丝。有一次,山外乡亲穿过敌人层层关卡送来一袋苞米面,炊事班蒸了一锅窝头,每人分到一块,大家捧在手里像吃点心一样仔细品尝。任队长说:“把我那一份给患病的同志吧,我不饿。”队长不吃,杨振国也把爬到嘴边的馋虫咽了回去。战士们说:“队长就像燃烧的松明,照得咱身上暖、心里亮。”

一天早晨,杨振国听到山外隐约传来爆竹声,任队长说:“过年了,咱们要庆祝一下!”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林枝照进营地,形成绚丽的光谱,映得白雪一片灿烂。任队长与战士们一起高唱抗联歌曲:“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大家唱着,手中或挥根树枝、或舞把干草,扭起东北大秧歌:“壮士们,精诚奋斗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长期生活在密林里,大家特别渴望阳光、盼望山下来人。嫩江游击队与上级的通信联络全靠地下交通员来完成。每次山下来人,任队长便把大家集合起来,或传达其他战场的消息,或部署任务下山去打鬼子。

因杨振国年龄小,部队出山战斗时就让他在营地留守。他对队长说:“你不让我上战场,我这枪不成了烧火棍子,怎能打鬼子为父亲报仇?”再三请求下,他被批准参加消灭沐泥河日伪森林警察队的战斗。

这个日伪森林警察队是日本鬼子“围剿”抗联的耳目。他们龟缩在一座山下的高墙大院里,正房5间,住着50多个伪军;偏房3间,装着粮食物资。

任队长带30名战士分3组于深夜行动,第二天拂晓到达日伪森林警察队附近。一声令下,第一组战士如猛虎出山,俘虏了哨兵;任队长带杨振国等第二组战士迅疾冲入正房,有几个敌人开枪顽抗,立刻被击毙,其他伪军皆举手投降;第三组战士到偏房缴获粮食物资。这次战斗彻底拔除日伪据点,缴获军马3匹、步枪40多支和一批粮食物资,游击队无一伤亡。

这是杨振国的枪口第一次向敌人喷出火焰。此后几天,他一直兴奋地回想战斗场景,品味硝烟芳香……

1945年7月初,嫩江游击队接到上级命令:将嫩江地区各县日伪军的部署情况侦察清楚,为全国战略反攻、消灭日本关东军提供情报。

这是一项深入虎穴、斗智斗勇的任务。杨振国向队长请战:“让我去吧。我年龄小,不易被敌人怀疑,保证完成任务!”

队长说:“好!我再派一名侦察员与你一起行动。”

杨振国化装成一名去学校读书的学生,另一名侦察员扮作护送弟弟上学的哥哥。他们巧妙闯过敌人层层哨卡,进入讷河、德都、富裕、克山等地侦察敌情。虽然杨振国背着的书包里装着笔和本,但对所了解的日军和伪政府的地理位置、人员数量以及重要武器、军事设施等情况,一个字都不能留下。他们白天历经艰险进行侦察,夜晚反复在脑子里把了解的情况“拉洋片”……10多天后回到营地,杨振国绘制出一张敌情侦察图,秘密交给上级。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1945年8月上旬,黑土地卷起与日寇决战的烈焰,惨遭外敌蹂躏的山河重新回到中国人民手中。杨振国的家乡拜泉县内的日本鬼子也被歼灭,人们涌上街头庆祝抗战胜利。杨振国想,亲爱的父亲也该回家了!可他后来得到的消息是:父亲已惨死在煤窑里。

仇恨满腔斗志昂,革命战士征程长。这时的杨振国胸中装的已不再仅仅是为父亲报仇,而是要为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而不懈战斗。他又跟随猎猎军旗,向着朝阳,奔赴烽烟滚滚的解放战争的战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