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四川省大邑县西岭镇飞水村村民邱廷楷一家人信守诺言

为无名红军烈士守墓八十七年


■本报记者 冯 超

邱廷楷手捧父亲邱朝先的照片,和妻子坐在烈士墓前。

四川省大邑县西岭镇飞水村横山岗,林密人稀。盛夏的一天傍晚,天色将暗,77岁的村民邱廷楷和妻子走出家门,来到一旁的红军墓,清扫尘土,擦拭墓碑。

27年前,邱廷楷从父亲邱朝先手中接过守护横山岗无名红军墓的接力棒。从此,他坚守在这里。这些年,邻居们纷纷下山搬进城,他不为所动。他说:“这是红军血染过的土地,这里埋的是我的‘亲人’,我会一直守下去!”

1935年末至1936年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雅安进入大邑,在横山岗尖山子等地与敌浴血奋战,400余名红军血洒沙场。邱廷楷告诉记者,一次战斗结束,他的父亲邱朝先和老乡邱升廷将一名红军重伤员接到家中休养。由于医疗条件有限,这名红军伤员几天后不幸牺牲,就近埋葬在邱朝先家的菜地里。不久,红军出发,临行前拜托邱朝先照看好坟茔。当年只有25岁的邱朝先,被红军一心为了百姓、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一请求。

夜幕降临,邱廷楷老人一边擦拭红军烈士墓碑一边说:“红军离开后,敌人开始清查,帮助过红军的老百姓都可能掉脑袋,我父亲就用玉米秆将红军墓遮得严严实实。我问过父亲为什么要冒险,父亲给我讲了个故事。当时,村民邱培臣的儿子不到一岁,因病奄奄一息。进驻村里的红军翻山越岭,步行20多公里将孩子送到后方红军医院。医院用了不少办法,孩子一直高烧不退。院长想起药箱里还有一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进口针剂。请示电话一直打到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那里。徐向前回答干脆:只要能救孩子,用!一针下去,孩子得救了。父亲说,红军将士将自己舍不得用的救命针毫不犹豫地给老百姓用,在战斗中更是为了老百姓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守好红军墓不仅是守住承诺,更是守住良心。1995年,弥留之际,他要我保证像守护祖坟一样守好菜园子里的红军墓……”

“做人不能忘本,答应红军的事,我们家就要做好。”邱廷楷一直居住在红军墓旁的老旧木屋里。儿子常年在外务工,每逢节假日,邱廷楷会让儿子回来跟他一起祭扫红军墓。邱廷楷说:“红军的故事,邱家人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他们。等我老了,守护红军墓的接力棒就交到我儿子手中。”

记者了解到,这些年,邱朝先父子有很多机会搬家下山,但他们坚守承诺,看好这座坟,记住当年的苦,感恩现在的甜。如今,这座无名的红军墓,已扩建成党史教育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到这里缅怀英烈。邱廷楷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他说:“我要把红军的故事讲下去……”

当地文艺工作者和志愿者以邱廷楷一家守护红军墓的故事为线索,创作实景山歌剧《西岭山歌唱红军》,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岭山歌这一特有艺术形式,展现当年红军战士在横山岗战斗的场景以及党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真挚感情。“那年红军来横山,大雪封山少吃穿……鱼水情深千古赞,排除万难换新天……”山歌婉转,回荡在西岭,回荡在人们心头……

☞为他点赞

重信守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邱朝先、邱廷楷父子87年守墓的故事却不仅与承诺有关。“不能忘本”,理由朴素而真挚。这个“本”,是红军官兵一心为民的初心,是人民群众“滴水恩涌泉报”的感恩,也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代代传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