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第二故乡美


■王召尧 练红宁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尚处懵懂之年,我们告别家乡奔赴军营,开启军旅人生,有了第二故乡。江苏南京让多少战友魂牵梦萦,成为永不褪色的美好回忆。

美在古今记忆。初识南京城,源自小学课本上的南京长江大桥。这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公铁两用桥,是承载了几代人特殊情感记忆的“争气桥”。走上大桥,不只是激动,还有自豪。伴着车流滚滚,远望百舸争流,如今的万里长江已是百座飞虹架南北,古人望江兴叹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南京建城史远不只大家熟知的范蠡筑城。如今,一座国防城,荣耻两堂课。漫步城墙湖滨,望着渡江广场的红帆列阵、远眺“总统府”上空的红旗飘扬,那是人民的胜利。仰望雨花台的丰碑,回首玄武湖的杨柳……南京城一次次涅槃重生,多少仁人志士精忠报国,多少将士血染征衣。一城阅千年,半部近代史。无论是军是民,都能在这山水城林中感受它的古老深邃。

美在诗文韵味。文化是城市之魂。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多少时代佳话、名士文化、诗词歌赋出自金陵。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萧统的《昭明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让南京的文脉独领风骚。刘禹锡寻访王导谢安故居,吟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千古名句。晚年栖居金陵的王安石,感言“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诗人杜牧慨叹:“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更有辛弃疾怀古吟诵:“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

散文家朱自清对南京情有独钟,以名篇名作抒写南京。“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与友人游秦淮河着笔,灯光、水色和月光交织,绘声绘色地表达桨声灯影里的见闻、思考与情感。他的另一篇名作《背影》,讲述他告别南京到北京大学就读时,父亲送他到浦口乘火车及替他买橘子时的情形,尤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勾起人们对父辈养育之恩的共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这首脍炙人口、气势磅礴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把人们带进当年百万雄师千帆竞渡、突破长江天险的战斗岁月,激发出不懈奋斗的满腔豪情。

美在情深意浓。“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军爱民,民拥军,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名片见证着南京军民一家亲的深情厚谊。4月23日是让南京军民铭记的日子,南京解放和人民海军诞生恰逢同一天,人民海军最早的水面舰艇部队也是从这里启航。

军人免费乘车游园,拥军公交直通营门……在南京,系列惠军优待滋润心田。敲锣打鼓送喜报,主流媒体扬英名,连续9年发布《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1182名官兵榜上有名;“南京军中好人”评选,享誉军营内外,火到官兵家乡;东部战区总医院共建梅园新村社区家庭病床40载,南京军休讲师团老干部持之以恒“播火”宣讲15个春秋……兵城兵事道不尽,副副楹联抒情来。“牛耕春韵,笔壮军心”“牛犁乡土四蹄疾,马踏边关万里巡”“虎气壮金陵,军练精兵劲旅;春光辉玉宇,民倾厚意浓情”,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多年发布拥军春联,供市民选用,为强军加油。

“搬走那石头,修起那营房,栽上那松树,放牧着牛羊,啊,祖国,亲爱的祖国,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这儿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每位军人都有自己的第二故乡,都有对第二故乡的眷恋,这是一辈子难以割舍的情愫。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