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槜李之战


■于涌泉

见证春秋末期槜李之战的吴越国界桥现貌。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趁越王允常去世之机率兵伐越。越王勾践集结军队北上抵抗,两军战于槜李(今浙江省嘉兴县西),史称槜李之战。此战中,越国遣罪人组成敢死队,在两军阵前集体自刎以摧毁吴军心理防线,最终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在距槜李仅7里的陉地。

越败吴

越国最初兴起于今浙东会稽山一带,以宁绍平原为中心逐步向北发展,同邻国吴国屡起争端。公元前5世纪初,逐渐强大起来的吴国,开始不断侵扰楚国东部领土。为应对吴国日益严峻的威胁,楚国扶植越国以牵制吴国。越国在楚国帮助下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吴国肘腋之患。吴军攻占楚国郢都后,越国趁吴国国内空虚,出兵偷袭,吴国被迫回师,使得吴国的灭楚霸业功亏一篑。对此,吴王阖闾一直耿耿于怀,开始将越国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吴国打算抓住这次机会一举平定越国。新任越王勾践率军迎战,双方在槜李摆下战阵。吴军久经沙场,战力强大,军容严整,勾践不敢贸然发动全面进攻。他首先派出敢死队向吴军发起冲锋,试图打开局面。越军先后两次冲锋,不仅未撼动吴军阵型,反被吴军擒获。此种情况下,勾践为取胜,遂出奇招,他命罪人持剑架在脖颈之上,排成三排走到吴军阵前大喊:“吴越两国交战,我等触犯军令,在国君阵前行动不果敢,不敢逃避处罚,以死谢罪!”说完,这些罪人一齐自刎而死。吴军注目观看,惊骇不已。勾践趁机指挥越军发起猛烈进攻,未回过神来的吴军溃不成军。阖闾被逼无奈下令撤退,并被越国大夫灵姑浮击伤,最终在陉地伤重而死。临死前,阖闾告诫其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记与越国的深仇大恨。槜李之战后,不到两年,吴国新君夫差替父报仇,攻越直抵会稽,使越臣服。

心理战

在吴国将帅看来,吴国不管是士兵数量还是战力都远强于越国,击败越国如探囊取物。勾践洞悉战场形势,抓住吴军轻敌心理,运用心理攻势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败吴军。

心理战之所以往往能收到奇效,原因就在于作战意志、战争勇气、战争准备等对战争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作战意志方面,《孙子兵法》有言“上下同欲者胜”,上下一心,意志坚定,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其次,在战争勇气方面,“夫战,勇气也”。《孙子兵法》极言军队士气的重要性,并指出“三军可夺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对策。最后,战争需要精密严谨的准备,时刻提防,毫不懈怠。《孙子兵法》中“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之计正是通过骄兵、疲兵之计,使敌方在战争准备上出现漏洞,从而给己方可乘之机。

槜李之战中,勾践通过心理战的方式,在战争勇气和战争准备方面对吴军施加影响,从而使越国赢得胜利。越国罪人在吴军阵前集体自刎的举动,对吴军士气造成重大打击。尽管战场上以死相搏,击杀对手的情况并不稀奇,但这种集体自杀的举动,令久经沙场的吴军也心惊胆寒。另一方面,罪人集体列阵自杀对越军是一种变相鼓舞,同时起到严明军纪的作用,如果越国将士不奋力拼杀,下场恐怕也是这般,这也是《孙子兵法》中强调“法令孰行”对胜负重要影响的深意。在吴军上下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之时,勾践下令发动进攻给予对方致命一击,吴军在士气大受打击又疏于防备的情况下,被越军一举击溃。

敢死队

在槜李之战中,除心理战的成功运用外,敢死队的运用也值得关注。勾践两次派出敢死队向吴军发起冲击,尽管未能达到预定目标,但敢死队的运用,本身折射出当时作战理念的变化,及对之后战争的指导意义。

春秋初期,战争更像是一种贵族的仪式,双方严格遵循战争礼仪,并不以更多杀伤敌人为目的。即便在正式交战前的“致师”环节,更多的是一种勇气和武力的展示,其象征性远大于实际意义。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宋襄公拒绝半渡而击、楚军教导落败的晋军逃跑这样的情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的残酷性和功利性逐渐显现,在“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压力下,战争礼仪逐渐被弃置一边,各国开始不择手段谋取胜利。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勇气的重要性大大加强,敢死队应运而生。此后,商鞅在秦国变法中,以斩首数量作为军功授爵的依据,其目的同样在于鼓励军士作战的勇气。

在槜李之战中,敢死队担负着发起冲锋、为大部队打开局面的重任,这一理念也为后世兵家所继承。以精锐部队发起首轮冲击重创敌人的案例屡见不鲜。淝水之战,谢玄率精锐的北府兵抢渡淝水,大破前秦几十万大军;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率3000余名精锐玄甲军,击溃窦建德十万众,皆运用敢死队这一理念。此外,敢死队作为一种执行特定任务的精锐部队,从某种角度也可视为现代特种部队的发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