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气韵之美 雄浑激昂


■邓一非

气韵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指文学作品具有的独特风格、精神内涵和趣向韵味。所谓“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我国古代军旅诗词充盈着从戎报国、建功疆场的志气、豪气、胆气、锐气,彰显雄浑豪迈、激越昂扬的气韵之美。这别出机杼、独具神韵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更具动人心魄、励人心志的浸染力和感召力。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气,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许国志坚存亮直”,这种志向、壮怀、情操,是志气的至高境界,凸显志存高远、昂扬奋发的气韵之美。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大风歌》直抒胸臆,壮志凌云,气冲霄汉,深沉浓烈的家国情怀力透纸背、震古烁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时年53岁的曹操,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壮志豪情,率部北征得胜后横槊赋诗,笔力遒劲,句挟风雷,气韵沉雄,写下这“歌以咏志”、千古传诵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这首《从军行》,以雄奇壮阔的边塞景象衬托异常艰险的战地生活,写出戍边将士英勇杀敌、不胜不还的坚定意志,视野广阔,气势磅礴,犹如划破长空的战斗号角,给人以深深的激励和鼓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满江红》,立誓救黎民于水火、挽国家于危亡,满怀悲愤,慷慨激越,是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一首爱国主义壮歌。“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的这首绝笔诗《示儿》,拳拳爱国心、熠熠报国志,念兹在兹,至死不渝。这“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品格、心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情怀,怎能不令人仰慕、崇敬。

从阮籍的“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韦应物的“长啸举清觞,志气谁与俦”,到王涯的“平生多志气,箭底觅封侯”、杜甫的“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推崇“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的生动写照。

豪气,是志枭逆虏的英雄气概、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豪气干云、铿锵顿挫的气韵之美,是古代军旅诗词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这首《塞下曲》,从寒气逼人的艰苦生活、枕戈待旦的战斗状态,到有我无敌的铮铮誓言,气脉直行,豪情四射,表达了将士戍边卫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在诗中,把将军率部顶风冒雪、寒夜出征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高昂的士气、豪壮的气势,令敌闻风丧胆,颂扬了勇赴沙场、杀敌建功的英雄气概。苏轼、辛弃疾是宋代豪放词风的代表人物,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意境雄奇,声情激壮,气贯长虹,所表达的爱国豪情有跨越时空的穿透力。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这首《塞下曲》,借赞颂前代名将的英雄壮举,抒发“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的这首诗,道出热血男儿胸中激荡着的为国建立功勋的英雄梦。从岑参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到黄周星的“山川不改仗英雄,浩气能排岱麓松”,从袁枚的“英雄第一开心事,撒手千金报德时”到丘逢甲的“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竟苍生衣被功”,英雄的豪情壮怀,正是民族精神光耀永存的厚重底色。

庄子云:“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这就是向敌而战、不惧生死的血性胆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胆气纵横、慷慨悲壮的气韵之美,有着肝胆照天地、精神泣鬼神的震撼力。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在《国殇》中,用饱含深情和敬佩的笔触,讴歌舍生忘死、英勇杀敌的将士,虽血洒疆场但英灵不灭、壮魂不息。“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被兕甲兮跨良马,挥长戟兮彀强弩。”崔骃在诗中描绘战马嘶鸣、金鼓震天的激战场面,刻画了冲锋陷阵、舍命拼杀的猛士形象。“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在诗中颂扬效命疆场、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流灌着以身许国、死而无憾的意绪。在刀光剑影的战场,直面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血性胆气永远是胜战的刀锋。

从陆游的“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到辛弃疾的“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从吴讷的“英雄报国如等闲,马革裹尸铜柱间”,到杨时的“男儿不负悬弧心,马革裹尸犹足愿”;从张家玉的“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到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马革裹尸是胆气忠魂、血性担当的写照,彰显“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的精神气度。“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殉道不苟生、身死为国殇的侠肝义胆,生有其值、死得其所的人生追求,是对中华民族凛然风骨、崇高气节的生动诠释。

战场争胜,不可或缺的是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锐气。“将军勇锐与之敌”“锋锐森然胜气多”“披坚执锐略西极”,锐不可当、气势如虹的气韵之美,展现昂扬进取、坚定自信的精神风貌,彰显披荆斩棘驱敌寇、纵横疆场逞英豪的精气神。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这首《从军行》,描写身经百战的将军率部成功突破重围的传奇之战,置身险境,将军一马当先、突入敌阵、射杀敌将,是何等神勇!“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王维这首《少年行》,刻画一位武艺高强、能征善战青年军人的神采,膂力过人,左右开弓,与敌交锋如入无人之境,马上引弓调箭,接连把敌将射落马下,是何等威猛!“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徐渭这首《龛山凯歌》,表现凛冽寒风中一场短兵相接、白刃格斗的激战场景,胜利归来的将士们溅到铁甲上的血水已冻结成冰,远远看去一片殷红,是何等骁勇!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这首《塞下曲》,短短20个字,把一场雪夜追击战描写得惟妙惟肖,如观其景、如临其境,意象独特、气韵不凡,扣人心弦、极富张力。从李廓的“幽并少年不敢轻,虎狼窟里空手行”,到令狐楚的“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身”;从王建的“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到岳飞的“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锐气是勇者的标识牌,是胜战的通行证。劲锐出战,勇锐破敌,汇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