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笠泽之战


■于涌泉

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率军在笠泽(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附近)大败吴军。经此一战,吴国元气大伤,吴王夫差携残兵逃回吴都姑苏,龟缩不出。而后,勾践率军围姑苏城数年,最终在公元前473年攻破姑苏,灭亡吴国。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趁夫差北上参加黄池会盟,趁机袭取吴都姑苏,“焚其姑苏,徙其大舟”。勾践因顾及吴军精锐尚在而与吴议和。此战对吴国打击甚大,吴越两国间的实力对比也得到彻底扭转。

姑苏之战后,夫差未汲取教训、加强戒备,反而让士兵回家休整。此后几年,吴国天灾不断,加上之前连年征战消耗大量财力物力,使吴国雪上加霜,饥民遍地。公元前478年,越国大夫文种建议勾践抓住战机,向吴国发起进攻。文种认为,此时开战,吴国无法迅速集结各地休整士兵,越国精锐与吴国现有兵力交战,将有很大胜算。勾践欣然同意,立刻集结军队征讨吴国。

《孙子兵法》指出:“敌人开阖,必亟入之”。战机的出现往往是稍纵即逝,一旦敌人因自身失误或客观原因出现疏漏,必须抓住战机以谋取胜利。越国地处吴国之南,要想图霸中原,必须先亡吴国,否则永无出头之日。长久以来,吴越两国大小强弱悬殊,吴灭越在反掌之间,越灭吴谈何容易。姑苏之战使吴国元气大伤,但吴国立国久远,基础雄厚,余威仍在。越国若放弃战机,让吴国从此次困境中恢复过来,要想再次战胜吴国殊为不易。因此,越国在“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情况下,把握战机发动进攻,成为这场战争获胜的先决条件。

两翼佯攻,三军突袭

夫差得知越国军队大举进犯,立即率守卫姑苏的军队前往笠泽江迎敌。吴越两国在笠泽江南北两岸对峙。尽管吴国军力有限,但依然具备较为强悍的战斗力。勾践没有选择正面决战,而是佯为两翼钳攻,待吴国方面分兵阻击后趁虚中路突破,一举击溃吴国中军主力。

《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因此,用兵作战的精髓之一便是不断给敌军制造假象,使敌方无法摸清我方真实意图,勾践在此战中的战术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首先,勾践分出两支军队(左右句卒),命令左军沿笠泽江而上,行至5里处待命;命令右军顺江而下,行至5里处待命。当天夜里,勾践命左右两军同时击鼓渡江,摆出两翼分进合击的态势。吴军听到上下游皆传来击鼓呐喊之声,大惊失色,以为越军对吴军展开夹击。夫差不待天明以确认情况,而是急忙分兵拦阻越军的进攻。吴国方面兵力本已不占优,在分兵的情况下,中军力量更显薄弱。《孙子兵法》曰:“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勾践通过假象成功调动敌人,从而为己方的进攻创造了便利。

此时,勾践向真正的目标——吴国中军发动进攻。趁吴军分兵混乱之机,勾践命令三军衔枚渡江,不击鼓,不出声,对吴中军大营发动突然袭击。“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吴军的注意力都被越军两翼的进攻所吸引,没有料到越军会直接对吴中军发动突袭。猝不及防之下,吴中军溃败。此前负责分头阻击越军的吴国军队听闻自家大营被袭,急忙回援,越国左右两军趁机掩杀,将其打败。至此,勾践佯攻“动敌”的策略完全奏效,真正做到了“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越军彻底击溃吴军主力,遭受沉重打击的吴军再难翻盘。

越军在笠泽江大败吴军主力后,乘胜进军,接连在姑苏城郊两次打败吴军。三战三败,吴军主力尽折,无力再战,夫差不得已率吴军残部退入姑苏城中龟缩不出。此后,勾践没有给吴国喘息之机,率领越军继续围攻姑苏城。公元前473年农历十一月,在越军长达3年的围攻之下,吴国军民疲困不堪,无力战斗,士卒离散,姑苏城门失守。夫差见大势已去,率王孙雒等人与卫队乘夜突围西上姑苏山。勾践随后率越军将姑苏山重重围困。王孙雒代表夫差向勾践求和,甚至表示愿意成为其附属国。勾践有意接受。大夫范蠡劝说道,当年在会稽,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吴国却没有接受,这是吴国的失策;今天上天又把吴国赐予越国,越国怎么能再违背上天的旨意呢?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况且勾践多年来夙兴夜寐,操劳国事,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消灭吴国,今天机会唾手可得,怎么能放弃呢?在范蠡劝说下,勾践拒绝了求和,夫差被迫自杀。勾践消灭了一度强盛的吴国,并继而北上与齐、晋等国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相关链接

佯攻

军事战术的一种,往往与主攻配合使用。在战斗中,为不让敌人摸清我方进攻的真正目标,从而集中力量加以防守,我方往往派出有限的兵力,分成几路同时佯装发起进攻,使敌人无法判断我方的真实意图而分兵防守,致使其兵力分散,我方得以集中兵力进攻主要目标,增加获胜的机会。佯攻的运用体现了《孙子兵法》中“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以及“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思想,并可以达到“我专而敌分”“以众击寡”的效果。《三十六计》“胜战计”的最后一计——“声东击西”,是一种制造假象佯动诱敌的谋略战法,便是采用佯攻的思想。我国战争史中,战国时期桂陵之战、宋金顺昌之战、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战役、淮海战役中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战役等,均巧妙运用了佯攻战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