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笔墨幸福


■杜善国

人在军旅,别乡离亲,那些不在光纤里穿梭的书信,虽然只有薄薄几页,几乎搜寻不到华章隽句,在时代恢宏大书上也略显得微不足道,却使我曾经产生过莫名的企盼和难舍的挂牵。

花朝月夕常忆念,岁岁年年遥相期。兵之初,副班长常青写给我的几封信,一字一句饱含拳拳关爱与殷殷深情。许多时候,我会捧着它们细细品读,油然而生一种情透纸背的幸福。

20世纪90年代初的那个冬天,绿皮火车轰隆隆向北奔驰,瘦弱的我被摇晃得昏昏欲睡。阳光普照的上午,结束了从家门到营门两天三夜的行程,我走进地处东北腹地的某摩步团。

一阵急骤如鼓的哨声,把我们这批新兵拉到冰雪覆盖的训练场,新训生活如猛烈的暴风雪一样拉开序幕。吹进耳朵的“老兵怕号,新兵怕哨”,变得既现实又残酷。

排长柳耀鹏笔直地站在队列前,铿锵有力地说:“新训是从社会青年到革命军人的揭幕战,是18岁生命远征的序歌。”

柳排长话语如诗,开阔而空旷的新兵训练场却丝毫没有诗意浪漫。没几天,我的脚受了伤,脚背肿得很高,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耳朵在冻僵化软后鼓出水泡,活动幅度稍大些就溃破流水,锥心的疼痛常常在夜半之时把酣睡的我折腾醒。起床慢了、被子没型、走路缩脖、口号不响……我每天在批评中熬到天黑。

副班长常青热情朴实,爱好文学。他似乎看出我心中的憋闷,几次把我带到操场长谈。在他温暖的陪伴下,我咬紧牙关向前挺进。

我刚刚适应新训,常青被调到30公里以外的师教导队。临走时,他给班里每人留下一封信。留给我的那封,密密麻麻写了4页多。他没有将自己曾经“过五关斩六将”的那些事儿尽兴发挥,却讲述了几桩“失荆州”“走麦城”的教训,现身说法叮嘱我:不要像他当初那样任性张扬、气馁自弃,要书写属于自己的铁血荣光。

常青是生命中第一个提笔给我写信的现役军人。话语不算独到,道理也不复杂,但源自切肤之感,对我既是安慰,更是警示。我看到了自己各方面存在的差距,开始加班加点训练。练摆臂磨破了作训服,踢正步踢肿了两条腿,脏活累活抢着干……慢慢地,班排长开始在各种场合表扬我,还常常把撰写文字材料的重任交给我承担。

常青眼睛大、嗓音阔、个子高,一身健硕的肌肉,是名声在外的“兵王”。当兵才3年多,他就创造了团里5项军事训练纪录,戴着大红花的照片挂在团史馆门前的宣传栏内。

常青人走茶不凉,一封封来信激励我不断向上攀登。步兵的越野、器械等诸多课目挑战着我生理和精神的极限。我快要支撑不下去时,接二连三收到常青的信:“都18岁的人了,总不能还像个孩子一样,跌倒了就趴在原地哇哇大哭吧。从哪儿摔倒,就应该从哪儿站起。”“既然当了兵,就得活出个兵样来,难道你愿意承认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孬兵吗?”“只要内心不投降,再恶劣的局面总会有转机……”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像一股股电流撞击着我的心扉,帮我在困难面前找回动力。我从床板上挺身而起,给常青写了回信:“我要当一名好兵,无论天上下冰雹还是下刀子,决不服输,决不偷懒,决不掉队,也决不当逃兵!”

重新振作起来的我,把重重的沙袋绑在腿上、背上,在寒风凛冽的崎岖山路上来回奔跑。跑得头晕目眩,跑得嘴里泛着血腥味,跑得三九寒天里汗流浃背,跑得厚厚的棉袄结出晶莹冰花,跑得双腿酸痛下不来床……不到一个月,我5公里跑进新兵排前4名,400米障碍仅用1分30秒轻松过关,战术成绩由30秒跃升到14秒。战友送我一个终生难忘的绰号——训练场上的“跑不死”。

新训的艰难困苦,好似翻过这座山还有那道岭,一岭更比一岭险。

轻武器射击训练,我和大家一样在步枪管上放弹壳,前端挂水壶,半小时弹壳纹丝不动。然而,第一次实弹体验射击,我上演了人生最糗的一幕:没有找到准星和觇孔的平正关系,5发子弹全都跑了靶,连吃5个“鸭蛋”。那种尴尬又无地自容的滋味难以言表。一时间,急火攻心,嗓子哑,尿黄尿,嘴起泡,睡不着觉。

天将黑未黑之时,我收到常青让人从师教导队捎过来的4张画报彩页,里面记录着他成为“枪王”的故事:据枪1小时以上,迎风10分钟不眨眼睛,跪到脚趾骨变形……他在彩页的附言中写道:“这段咬牙坚持的行动中,藏着一个士兵的血性誓言。勇敢的人不是没有畏惧,而是要征服畏惧!”

4张画报彩页,我足足看了一个小时,浑身顿时充满力量,把眼泪憋了回去。我决心像常青那样搏一搏,把弹壳放在枪管上训练,并定下规矩:弹壳掉一次,时间增加10分钟。

弹壳一次次落地,我一次次加练。几天下来,两个胳膊肘肿了两圈,连弯都打不了,可我每天的练习雷打不动。有人感叹,这小子走火入魔了!

实弹射击考核,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开始的。我镇定地走进射击地域,趴在冰冷彻骨的雪地上,屏住呼吸。终于等到靶标出现的那一刻,出枪上膛、瞄准锁定一气呵成。枪响靶落,5发子弹打出优秀成绩,令许多新战友刮目相看。

打靶归来,红霞满天。落日的余晖,洋洋洒洒,灿烂无比。我再一次捧读常青的那些信,面向师教导队的方向,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性情和善又值得信任,经历不多却尽显胸襟宽阔,所有这些都在不断加重着常青在我心中的分量。不到两个月时间,他给我寄来10多封加盖蓝色三角邮戳的信,鼓励我勇往直前。

我最后一次收到常青的来信,是新兵训练总结表彰会召开一周之后。信封内装着我军旅生涯极具象征意味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我在会上领取团领导颁发的嘉奖令,一张是我胸前戴大红花的留影。3页信纸,字里行间饱含对我的期望与鼓励。有句话,我始终记在心中:“凡事要追求完美、做到极致,精益求精方能有所成就。”

匠心是一杆秤,称出了坚毅的分量。我把常青写给我的话誊写下来,贴在床头,每天早上一醒来就能看到。它们鼓荡起我内心的志气、勇气和正气,努力把军中男儿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使命担当融于沙场点兵的硝烟里。

年华轮转,30余年过去,曾经短暂相遇的常青早已投身社会,我也变成鬓发斑白的老兵。虽然他那时只是一名下士,却如兄长师长般引导我。他牺牲自己极其难得的休息时间给我写的那些信,传递出永不服输的冲锋劲头、对荣誉的无比珍视与向往。这些熔铸于血脉的精神底色,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在我心中,他始终像一颗启明星,站在高处注视着我,为我照亮前路,然后拍着巴掌奋力喊“加油”“加油”……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