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军分区助力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
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马强 李承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涛
蓝天清澈,白云悠然。平坦的柏油路穿村而过,向远方延伸;青砖红瓦的新房矗立在道路两旁,整齐排列;远处养殖合作社里,肥壮的羊群正在悠闲地吃草……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甘肃省景泰县红水镇共建村,一派祥和景象。
一大早,该村党支部书记火照元就和村民们在村委会大院里支桌椅、挂横幅,欢迎前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举措的白银军分区官兵。阳光下,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军分区政治工作处领导告诉笔者,共建村自然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信息交通闭塞,一度制约经济发展。2018年,军分区开始结对帮扶这个村。“该村历来有养羊的传统,所以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发展特色养殖,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实现了脱贫摘帽。”
“军分区帮我们村建成养殖合作社,并委托我担任合作社监督员,保证合作社规范运行。”火照元一脸骄傲地说,如今合作社的羊舍中,600余只种羊和羊羔正茁壮成长。
“今年羊价行情看涨,养殖户肯定会增收。接下来,我们还要新建种羊繁殖基地,调整种群结构,实现从单纯引种向创新育种转变。此次,我们还带来了用于发展荷兰豆种植的启动资金,助力乡亲们进一步增收。”军分区政治工作处领导谈到发展成果和前景,满脸喜悦。
合作社成立后,村里多了不少返乡者,付仲民就是其中一员。“我之前在外地务工,没法照顾家。回乡在合作社担任饲养员后,工作就在家门口,每月还有稳定的收入,真是一举两得。”付仲民感慨道。
在村委会大院,军分区政委姚宝林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结合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畅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交流环节,大家一起围绕探索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新模式等问题,谈想法、提建议。
讨论有温度,举措接地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姚宝林谈到,军分区经过走访调研,结合村里产业结构特点,搭建起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形成军地合力,打通农副产品“进军营”绿色通道,助力乡亲们持续稳定增收。
火照元接过话茬:“军分区还与我们村党支部携手,以技能培训为抓手,常态化举办种植、养殖和信息化农资设备技能培训,确保大家种养讲科学、管理有规划、产销有保证。”“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大力发展荷兰豆等新型种植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姚宝林的话音刚落,院子里便响起热烈掌声。
据悉,军分区还指导村里强化复耕复种后的田间管理,“产中培优、优中增收、收中扩富”,真正让“撂荒地”变成“小粮仓”。
一项项帮扶计划落地,让火照元高兴得合不拢嘴:“做大做强种植养殖产业,将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我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河南省濮阳军分区组织民兵连指导员专题培训
让“领头雁”带队致富
■本报记者 李光辉 戴丹华
农田中,村民们正为冬小麦安全“越冬”忙碌;种植园里,茄子、辣椒长势喜人,映着农人的笑脸……入冬以来,在河南省濮阳市农村,仍处处生机勃勃。
“我们发展产业不能忘了粮食安全,要靠科技多产粮、产好粮。”从北京参加盛会归来,党的二十大代表、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李连成紧接着在濮阳市农村党支部书记“一肩三挑”培训学院参加了专题培训,回村后便忙得不亦乐乎:请来科技人员指导全村进行粮食种植规划,扩建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园;协调安装速冻食品、辣椒酱等加工设备,确保尽快投入生产……
“做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既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种植积极性,也有利于农田基本保护。”李连成向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就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问题与大家互动交流。“下一步,我们村要加快特色农业发展脚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李连成信心满满。
与此同时,在濮阳各个村落,千余名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带领村民投身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濮阳军分区政委李建林告诉记者,11月初,濮阳市军地依托农村党支部书记“一肩三挑”培训学院,分批次组织千余名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学报告、悟精神、谈体会、话未来,激励他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一肩三挑”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国艳介绍,学院从党建振兴、武装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5个方面入手,设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课程,编写《村支书党建党务工作手册》《村支书实用手册》《基层治理》等辅助教材,并邀请省、市党校理论专家登台授课,帮助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取到乡村振兴的“真经”。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培训归来的范县陈庄镇崔胡同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范俊红说,扎扎实实培训了几天,越学思想越充实、信心越坚定。回村后,他着手在强党建、抓产业上下功夫。眼下正值莲藕丰收季节,范俊红和村民们一起边收莲藕边改造藕池稻田,准备来年在水稻田、莲藕塘里养鱼、螃蟹和小龙虾,探索“稻+N”“藕+N”种养模式。范俊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水稻、莲藕与鱼虾、螃蟹丰收,预计每亩将增收千元左右。
“没有优质的黄河水,没有肥沃的滩土地,就种不出好水稻、好莲藕。”范俊红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这是乡村振兴的增长点,也是难点。现在乡亲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自发成立了生态保护志愿服务队,监督黄河边工业污染排放,清除有害垃圾,努力让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