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由小包售卖药品说开去


■郭占芳

前段时间,北京、河北等地药店将退烧药品由1整瓶分成10粒1小包进行销售,既满足了患者需要,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药品闲置,受到欢迎。笔者由此想到精确动员这一概念。

精确动员,通俗地说,就是动员人力与物资数量不多不少、动员速度不超前不落后、动员地点不偏不移,恰好满足动员需求。精确动员是国防动员的一种理想状态,世界大国无不努力追求这种高效费比的动员模式。国防动员一头连着社会优质资源,一头连着前方战场,前者是供给方,后者是需求方。如果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那么精确动员就是一句空话。比如,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在战场上遗留了40多万吨物资。由于并不掌握这些物资的具体信息,他们不得不打开清点2.5万个集装箱,损失巨大。

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过去存在,今天存在,将来还会存在。因为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枪声一响,再好的应对方案作废一半。”但这并不意味着供需双方可以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恰恰相反,动员需求信息的“迷雾”,亟待供需双方联手廓清。就我国而言,随着国防动员体制的不断完善,供需双方高效对接、推进精确动员的条件日益成熟。

具体而言,应在军委机关与国家部委、战区与所辖省(区、市)军事机关、军事机关与驻军部队、省(区、市) 国防动员办公室与军地有关部门4个层面,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这一套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可以使军地双方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大幅度减少行动的盲目性。

对部队而言,可以了解掌握地方动员潜力有什么、有多少、怎么样、在哪里、找谁征等基本情况,提需求可以有的放矢;对地方而言,可以了解掌握部队需求的内容、数量、标准等情况,抓动员可以避免大而全、小而全。这一套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必定会为精确动员打好基础、创造条件,但仍然属于“概略瞄准”的范畴。想要做到精确动员,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比如,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应动态更新。潜力数据库是实施国防动员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参考。目前,一些地方动员潜力数据库半年甚至一年更新一次,这显然难以实时反映千变万化的市场,也就难以精准保障瞬息万变的战场。动员潜力数据库信息量大、涉及单位多,想要动态更新,必须在畅通数据来源渠道上求突破。当前,各地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动员部门应按照“坚持共享共用,释放价值红利”的原则,依据国防法、国防动员法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协调,建立定期、随时为动员潜力数据库引入相关行业数据的工作机制,激活潜力数据的“源头活水”,真实、准确、及时反映国防动员潜力情况。

动员潜力数据库实现动态更新,无疑向精确动员迈进了一大步,但仍然不能“包打天下”,因为还可能遇到军地指标不能准确转换的问题。由于军地双方对同一事物的描述不尽相同,动员实践中,容易出现“要苹果给鸭梨”的现象。为此,应细致做好军地指标体系的衔接、转换工作,防止和避免“一种事物、两种表述”,努力做到沟通顺畅、动员精准。

我们有着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一旦受领保障部队过境任务,往往习惯于全城动员。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支前热情高,这首先是件好事,但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则容易产生“过犹不及”的结果。应按照精确动员的标准要求,探索建立国防动员分级响应模式。

就一座设区市而言,可分为一、二、三级响应模式,即:保障旅以下部(分)队过境,启动一级响应模式;保障旅以上、集团军以下部队过境,启动二级响应模式;保障集团军以上部队过境,启动三级响应模式。依据不同响应模式内容,制订国防动员预案,并在实践中修订完善,确保能够在精确的时间、精确的地点,为部队提供精确的保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