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下旬的一天,无意间看到老兵陈武和志愿者去我家乡——革命老区大别山腹地安徽省六安市结对资助贫困生的消息。一个与大别山没什么渊源的人缘何要不远千里去捐资助学?出于好奇,我辗转联系上了陈武本人。初步沟通得知,为老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是他这些年一直在做的公益事业。于是,便有了此次采访。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深入采访中,我得知,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企业家,他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优秀企业的支撑,离不开企业家的全程参与。当代企业家应牢牢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肩负起产业报国、实业强国、公益兴国的责任,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率先垂范,勇立时代潮头,努力为国强民富作出更大贡献。
其实,陈武只是无数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退役军人企业家的一个缩影。在捐资助学实践中,针对贫困地区孩子的需求,许多老兵坚持以文化浸润心田,激活梦想,帮助受资助的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抚慰,帮助他们摆脱精神贫困,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在无数爱心人士的关心资助下,一批批寒门学子从封闭自卑变得自信自强,成为性格开朗、视野宽阔、胸怀梦想的有志青年。
“爱是条双向奔赴的河流。”老兵们告诉我,真心做公益带来的回报是多方面的,这种回报不仅仅是受资助的孩子们考上理想的大学反馈的喜悦,更是每个参与者在公益过程中思想受到的洗礼,内心受到的震撼。这,让他们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6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习主席指出,要有学习雷锋的幸福感,为人民服务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属于奉献者的幸福、奋斗者的幸福、乐于助人者的幸福、许党报国者的幸福。“帮助别人就是成全自己。”我想,老兵们的幸福感应该源于此。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愿更多的老兵能加入公益行列,以善良之举,以关爱之行,投身公益事业,在奉献社会回报人民中体验别样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