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表看,这是座典型的辽西农家小院,走进院子却别有洞天:3间新房,面积加起来有100多平方米,窗明几净,一块写着“三道沟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牌匾挂在门楣上。
仲春四月,笔者来到辽宁省兴城市三道沟乡汪家村,探访这座农家小院里的革命历史纪念馆。笔者走进小院,恰逢兴城市第三中学师生来此参观,一位憨厚朴实的中年汉子在一旁讲解。
这位讲解员便是小院的主人、纪念馆馆长黄文峰,今年53岁,是三道沟乡土生土长的农民。
抗日战争时期,三道沟乡成立了辽西抗日义勇军,同日伪军顽强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巩固辽西大后方的梨树沟门大捷就发生在这里。黄文峰是听着那段历史长大的。时光流逝,参加过梨树沟门战斗的老兵相继去世的消息传到黄文峰耳朵里。“如果他们都不在了,那段历史还有谁能记得?”黄文峰下定决心,要将珍贵的史料留存下来,让后人铭记。
黄文峰白天走村串屯寻访老兵,晚上整理资料梳理归档,形成30万字的书稿《青山烽火》,成为当地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教材。但他并不满足,“我要建一座纪念馆,让三道沟的革命历史史料和物件有个‘家’。”此后,他开始收集与辽西抗日义勇军、梨树沟门大捷等有关的历史史料和物件。
得知消息,辽宁省军区兴城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干部们纷纷打来电话,为他加油鼓劲,并捐出自己收藏的老物件。随后几年,黄文峰辗转收集了上百件如钢盔、水壶等老物件,以及相关图片和信件等史料。
黄文峰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种植梨树维持,要建纪念馆难度可想而知。直到2016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新年刚过,村里通知他,政府要对他家进行危房改造。几个月后,新房建成,在家人的支持下,黄文峰买展柜、做架子,将3间新房改成纪念馆。
经过一番筹备,2017年1月6日,三道沟革命历史纪念馆正式开馆。望着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部队官兵,黄文峰的眼睛湿润了,他说,“那一刻,我觉得再多付出也值了。”2019年,该纪念馆被葫芦岛市和兴城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多年的奔波操劳,让黄文峰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许多。为了维护展馆展陈,一家人更是省吃俭用,但黄文峰不后悔:“能为擦亮家乡的红色印记尽一分力,让更多的人知晓那段历史,我就知足了。不管有多难,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上图:4月10日,黄文峰(左一)为前来参观的辽宁省军区兴城离职干部休养所官兵讲解。刘志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