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长征路:青山妩媚英雄在

来源:解放军生活作者:文清丽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9-09-12 14:42

6月13日 星期四 雨

上午,我们来到宁化县湖村镇巫坊村。红军曾经住过的祠堂,青苔密片,鱼缸荷花盛开。二楼的全木戏台上,十几位妇女正在表演《十送红军》,对面坐满了观众。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看得很专注,不时跟着音乐跳舞。经询问,此舞并不是为我们表演,这样的演出在这个村是常态。下午我们来到泉上镇罗李村,观看了红军东方军泉上土堡战斗遗址。1933年7月,这里硝烟弥漫。东方军入闽首战,就在泉上打响。

此战从1933年7月2日起,直到7月19日泉上土堡攻克,东方军大获全胜,历时17天。泉上地处宁化通往归化(明溪)的交通要冲,土堡在罗李村,四周一片空旷。历经战火、时代变迁,土堡已难窥原貌。

泉上镇退休干部李成麟说,1933年7月2日,东方军从江西石城进入宁化。3日,东方军团抵达湖村,将指挥机关设在官家坊。彭德怀军团长和滕代远政委确定“围点打援”即围锁土堡、打击援敌并最终拔除土堡之敌的作战计划。7月7日,东方军在宁化地方部队配合下,全歼外围敌人,围锁土堡。“部队包围土堡后,就在离土堡不远的厝腹山上建立制高点,监视堡内动向。当时制高点上,架有轻重武器及迫击炮。红军枪法很好,一个敌兵不听别人劝告,站在没有掩体的城墙上,结果被山头的红军一枪毙命。”山头与城墙距离数百米。红军用迫击炮轰炸土堡,但没有对敌人形成致命的打击。

泉上土堡的设计者,是明清时期的方志家、文化名人李世熊。李世熊修土堡,一是为了防土匪,二是为了团结李姓人家。

堡内有“两横七纵”9条街道。土堡周长1里,围墙高2丈5尺、厚2丈余,至于宽度,可以“铺上一片近两米宽的竹篾做的晒谷席”。墙上设有碉堡,备有使用各种武器的射击孔,外围铺设石板环绕,三面是稻田,易守难攻。当时土堡驻有国民党军阀卢兴邦师307团,并有宁化、清流、石城、长汀四个县的残余地主武装共 1200多人,储备大量的生活、军用物资。

我们来到山上,这是当年红军伏击敌人的地方。小山其貌不扬,杂草丛生,很难想象当年这里曾发生过弥漫硝烟和殊死的搏斗。

“我们虽然住得比较远,但是那天早上,依然听到了红军嘹亮的军号声。”89岁的延祥村民杨石生老人回忆说。当年,他8岁,已能记事。伏击仗后的数年,杨石生和同龄人去石狮岭挖松树兜,挖到很多子弹和弹夹。而现在这些子弹和弹夹就在我们的手中一一传递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罗李村和延祥村发展步入快车道。

延祥村修了两条水泥路。一条5公里多,通往清流嵩溪;一条近14公里,通往泉上。两条路极大地方便村民生产生活。以前大家去镇上赶圩,得早上4点多起床,一辆拖拉机坐20多个人。走路则要两三个小时。现在村民方便了,红菇、贡茶、竹子,泉上价格好,就往泉上卖,清流那边价格好,就往清流嵩溪卖。罗李村1300多人口,种植烤烟,搞槟榔芋、地瓜、山药等特色种植,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下午,我们到达清流县林畲镇曾坊村的龙背山南麓,大雨下个不停。我们拾级而上,旁边松柏蓊郁,毛竹林立。上山时,我想起了毛泽东于1930年1月在宁化行军途中创作的词章《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的确,青苔翠绿,石板滑净,可我们没有一个人掉队,只听得雨珠落在伞上嘭嘭的响声。

半山坡,有座烈士墓,墓上端中心是两束麦穗围绕着的五角星造型。面对放着一束束百合的墓地,讲解员曾丽红讲述了曾祖母谢玉姬一门三烈士的故事。

9月的一天,谢玉姬提着竹篓,正准备从林畲蛟井去温家山为红军送信,不幸被匪兵抓住。匪兵知道红军一来就住在她家,公公曾富良早就当了红军。男人曾其应,前两天也跟红军走了。“你留在这儿,肯定是给共产党当特务!说实话,就饶你一命。不说实话,大刑伺候!”

谢玉姬单薄的衣衫被皮鞭打得裂开一条又一条缝,鲜血染红了衣衫。谢玉姬紧咬嘴唇,依旧一声不吭。

经过一昼夜讯问,敌人没有从谢玉姬嘴里得到半点有用的信息。这时匪兵一个头目跑过来,拿起一把尖刀,对准谢玉姬的腹部用力地划了下去……这一年是1934年,年仅21岁的谢玉姬牺牲了,和她未出生的孩子。而她的公公曾富良、丈夫曾其应也在这一年为了革命事业,相继牺牲。

现在这座烈士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坊村民将谢玉姬、曾富良的遗物及曾其应穿过的衣服殓在一起修建成的。

而在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小学鸡爪梨树下,看着34师师长陈树湘英勇牺牲的事迹,我们倾听了湘江战役的感人故事。5000名宁化子弟在湘江边承担阻击任务,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6月14日 星期五 多云

下午,当我站在清流县里田乡锅蒙山小号手雕塑广场时,看着那个最多十一二岁的小号手稚嫩的脸,不禁想他完全可以只管吹号。当时由于地势显要,暗堡火力凶猛,久攻不下,小号手别起号角,拿着两个手榴弹,只身迂回攀援,用手榴弹炸飞暗堡的同时,自己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天里,我们先后到淮土镇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石壁镇石壁红军村、陈塘红军第四医院旧址、湖村镇澎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曹坊镇三黄村第一党支部旧址、清流县林畲镇毛泽东旧居……寻访宁化红色印迹,聆听县党史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讲述宁化子弟血战湘江的故事。我们采访红军后代,探访战场遗址,在红军曾经走过的路上流连忘返。抚摸了红军用过的炮弹、步枪、望远镜,吊唁了有名或无名的烈士之墓,参观了一个又一个纪念馆、遗址。大人讲,小孩讲,红色故事家喻户晓。11岁的小学生郑继强快板书《草鞋计》,听得我们掌声不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范鹏举,带我和同事参观了新成立的退役军人事务局,讲述了他们对红军烈士、失散红军,退休老红军、八路军遗属、子女、退役军人相关补助政策及定期慰问……充满沧桑的物件和感人的故事,使远去的历史,真实可触地浮现在我眼前,融化在我的血肉里。

6月的闽南大地,田野烟草渐黄,白鹭飞翔,稻苗嫩绿,古村新楼相夹,路边风展红旗如画的大标语与滨江豪宅楼盘的标语相兼出现,田里农人在间苗,鸡鸭在觅食,水边芒草摇曳。在这静美而欣欣向荣的日子里,我更加想念那些远去的英雄。他们挖的井水,人们还在饮。他们教的歌,还在传唱。他们挖的池塘,荷花盛开,香飘万里。

青山妩媚英雄在。在返京的路上,我凝望着窗外如画的山河,恍惚看到山顶上一支红军队伍向我招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重走长征路采访结束了,可强军兴军的征途漫漫,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听吧,新征程的号角已吹响,战友们,赓续红军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出发!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