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谁?简单的愿望,值得我们不简单的付出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茉 杨九朋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9-12-24 01:01

我们从地方大学中来,带着期待和满腔的热血,努力向一名合格军队人员的标准靠拢。

还记得培训第一周时,晚上7点30分的操场,照明灯还没亮起,大家已经换好体能服在黑暗中做着热身活动,等待着8点钟的训练。长期不运动、方法不得当让我们付出了代价:有些同学拉伤了韧带、崴了脚,即使如此,也要到室内健身房做做上肢练习。我们都在为结业时参照现役军人标准考核的体能测试做着准备,争分夺秒。隔壁班的学员说,她的大学同学很不能理解,说“不就是一份工作嘛,何苦这样为难自己?”她只是一笑而过,就算再辛苦,也要咬着牙坚持,希望尽可能多地在这段难能可贵的军营生活中把自己以前落下的体能补回来。大家都是这样的心思,无论是年龄大到39岁,还是小到21岁,即便距离考核标准差距不一,但训练的热情都是一样高涨的。

我们是谁,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回答

无论是面试时、来队时,考官、教员还有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在不停地问我们为什么报考文职人员。紧张的学习和训练之余,这也是大家思考最多、也最深刻的问题。或许有的当时只是想凑凑热闹参加考试,有的因为考研失利只想找份工作,有的是因为家人期许,有的是为了圆自己一个军旅梦……但更多的人其实没有想那么多,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对未来的人生并没有太多规划,只是盲目憧憬着像《太阳的后裔》那样偶像剧般的军旅生活,甚至对军队文职人员考试不了解,以为只是公务员招考的另一种形式。

在长沙清冷的冬天,在科大火热的军营,我们在思考,更多地懂得,这身孔雀蓝,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担当。当我们只把它看成一份工作时,体能训练是坎儿、加班值班是坎儿、流血牺牲更是永远迈不过去的鸿沟。而如果我们把它视为一份事业,那会是一种追求、一项荣誉、一份获得,即便还没有直观感受,但在我们心里,它已经变成了一种职业认同,从内心深处默默地开始向它靠拢。原来好像“永无尽头”的3公里咬咬牙也能坚持下来,引体向上找对方法也能拉几个;加班的日子,因为有了志同道合的“兄弟”相伴,有了家人的理解,组织的认可,也不再苦闷难熬;听着前辈的事迹,寻着前人的足迹,我们这些80后、90后虽然不是军校科班出身,也能有热血、敢担当。

45天的岗前培训,就像体能教官说的,用短短的一个半月让引体向上从0到12个,3公里从24分到14分,是很难实现的。那我们参训的目的何在?岗前培训,是培养一种气质,让我们更像一名军队人员;学习一种规矩,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听指挥;读懂一份事业,有逆风前行的勇气,有扎根奉献的准备,有不怕苦累的精神,有荣辱与共的认同,有随时准备为国防事业牺牲一切的气节。

可能不被理解,也可能会有委屈和不甘,但这是我们的选择。岗前培训磨练的是两种技能:我愿意和我能行。我愿意需要真正感同身受岗位的要求、军旅的生活和文职人员的使命与责任;我能行,需要不断磨练意志,强化技能,向一个合格军人的标准靠拢。

45天的学习训练后,我们会带着身份转变后的觉悟与惊喜,迎接接下来的军旅生活;会不断夯实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敏学善思,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这个岗位、这份事业。我们只是希望,下一次列队在军营中相遇,不需要再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对面军校学员整齐的排面;体能考核现场传来的捷报,优秀学员中有我们“孔雀蓝”的身影;全军表彰的先进,有我们文职人员在列。简单的愿望,需要我们也值得我们不简单的付出。

眨眼间,原本以为漫长的45天,已经悄悄走过了一半。时间飞逝,学校中难得的平静与规律,令我们不舍。结业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一定能够迎来新的成长,像共和国军人那样,在身体中灌注灵魂、本事、血性、品德,无愧于自己立下的铮铮誓言:强军兴军的征途上有我!

摄影:冉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