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解决当地就业超6500人

来源:新华社作者:梁尚刚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12-02 17:32

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驱车往南不到50公里,在公路右侧会看到一座颇具现代特色的大门,这里就是由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也是埃塞境内首个由外资建成且已经正式运营的工业园区。

进入园区,首先是一条宽敞笔直的大道,两旁的花草树木生机盎然,随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宽敞整齐的厂房。1日下午,记者来到园区内的力帆汽车埃塞俄比亚公司时,组装车间内十多名埃塞工人正在组装一台轿车。据公司现场负责人王飞介绍,力帆汽车已入驻埃塞东方工业园3年,集散件进口、仓储和整车组装、检测、调试等于一体,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现在埃塞生产销售10多款车型,在埃塞的组装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公司不仅解决了当地人员的就业,还提高了埃塞的汽车工业水平,是当地知名的中国企业。

当地员工默萨6年前加入力帆埃塞公司,由于表现出色,目前已被提拔为公司副经理。他对记者说,他入职力帆时从一名技工干起,随着力帆的发展而进步,这期间学到了很多的技能。他对工作感到很满意,和中国人在一起工作非常开心。

随后,记者来到园区内的华坚国际鞋城(埃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2000多名埃塞工人和100多名中国工人正在流水线上紧张地忙碌着。今年21岁的当地姑娘斯蒙已经在这里工作4年,她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小花”。这位爱笑的姑娘高兴地对记者说:“我生在附近的社区,高中毕业后就在这里工作,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如果没有华坚鞋厂,我很可能无所事事。在这里,我努力工作,学习劳动技能,获得报酬,过着体面的生活。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

在现场的华坚中方员工曾立焯介绍说,华坚国际鞋城于2012年初在东方工业园投产,目前每年可生产200万双鞋品,解决当地4000多人就业,每年为埃塞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

亲眼见证东方工业园建设和发展的管委会副主任焦永顺说,截至2015年10月底,园区入区企业36家,实际投资额18761万美元,入园企业总产值42414万美元,上缴埃塞国税费总额2847万美元。园区从业人员近7000人,其中为埃塞解决就业超过6500人。

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东方工业园的发展也得到埃塞政府的高度评价。埃塞总理经济顾问阿尔卡贝曾在多个场合表示,目前埃塞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初级阶段,而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东方工业园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埃塞工业园区的先河,为今后埃塞工业园区的发展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宝贵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2月2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