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筹谋已久 终获“新生”
其实,从前苏联解体时开始,新建航天发射场的计划就被俄罗斯提上日程。先后两座航天发射场“斯沃博德内”和“东方”,就是俄罗斯筹谋已久的实际见证。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面临着众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之一便是航天发射设施的使用权问题。前苏联时代最大的航天发射中心——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处在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的地盘上。俄哈双边关系的复杂性导致拜科努尔地位问题的谈判一波三折,俄罗斯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其“内地”发射场普列谢茨克。鉴于拜科努尔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尚不明朗,加之普列谢茨克在技术上的局限性,兴建一座备用发射场保障俄未来的航天发射之需成为普遍共识。
经过一年的勘察选址,最终选定了位于远东地区的斯沃博德内发射场。该发射场位于阿穆尔州乌格列戈尔斯克镇,前身是斯沃博德内18号战略导弹基地,部署有6座战略导弹发射井,可用于发射SS-11“赛果”弹道导弹和SS-19“匕首”弹道导弹,1993年底根据《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II)关闭。当时乌格列戈尔斯克镇生活条件相对不错,而且拥有从事航天发射所需的全部基础设施,发射井稍加改造就可用于运载火箭发射。1993年11月30日,俄罗斯国防部在斯沃博德内基地原址正式组建“航天装备试验与应用主中心”,建设新航天发射场的计划就此进入时间表。但是,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持续恶化濒临崩溃,可用于发射场改造的资金捉襟见肘,导致提出的改造计划纷纷流产,改造斯沃博德内的发射井以便发射“呼啸”号和“箭”号运载火箭,以及兴建“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架的计划始终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97年3月,斯沃博德内发射场才迎来了首次发射任务,利用“起飞-1”运载火箭将“结雅”(Zeya)实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但是在随后的10年间只进行了5次卫星发射任务。过长时间的发射间隔和高成本的维护费用让发射场的存在如同鸡肋,最终将“斯沃博德内”逼上绝路。2007年2月,普京正式发布总统令,宣布关闭该发射场。

斯沃博德内航天发射场标志
“斯沃博德内”多舛坎坷的命运,正是俄罗斯世纪变革后国防建设艰难困苦的一个缩影。21世纪开始,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一路走高,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走向良性,俄罗斯国民经济才趋于好转。俄罗斯官方对国防建设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强,“东方”航天发射场就此应运而生,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使其建设顺风顺水,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着。然而,近几年俄罗斯再度面临多重窘境,卢布大幅贬值,国际原油价格遭遇“跳水”,俄罗斯迟迟未能完成经济结构调整改革,依赖石油产业的国民经济遭遇致命打击,加之乌克兰危机导致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全面经济制裁,使得俄罗斯经济出现严重滑坡。经济的疲软颓势给“东方”航天发射场的未来从一开始就蒙上阴影,2020年完成全面建设的既定目标是否能够完成,不禁要打上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