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欧洲国家防务|依赖北约,还是倚重欧盟?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倪海宁 朱红利 徐宏辉责任编辑:李晨
2016-10-28 04:28

“老欧洲”国家——

为平衡北约而推进CSDP

“老欧洲”国家包括位于欧洲核心位置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这些国家既高度认同和支持CSDP,又不愿过分得罪美国,因此试图在欧盟和北约间谋求平衡。

冷战时期,身处与苏联对峙前线的西德,是北约最重要、也最忠诚的欧洲盟国。冷战结束、两德统一后,美国不断强加给北约更多“军事干涉主义”色彩,德国政治家也尽力劝说公众“适应新的世界现实”。但被两次世界大战培育起强大“反战”惯性的德国公众,始终没有轻易丢弃对北约大规模军事干预的排斥。德国人普遍欢迎CSDP,认为它所提供的防务选择正是北约所缺乏的:从事“危机管理”而非“帮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实施“多边决策”而非“听命于华盛顿”;运用“一系列政治工具”而非“简单粗暴的军事行为”。

以特立独行的“戴高乐主义”对外战略而著称的法国,与北约和CSDP的关系常成为热门话题。二战后至今,法美间最主要的矛盾,就来自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和法国的强烈自主意识。尽管法国对欧洲防务一体化“带头而坚决”的推进常惹怒美国,但实际上,法国的总体目标是:一面保留北约,将其用于以集体防卫和部分海外军事干预为指向的高强度战争;一面不断发展欧盟防务实力,使之承担起“欧洲自主”的危机管理任务,帮助法国维持其大国地位。换言之,法国追求的是“西方团结”大框架下的“防务独树一帜”。

同为北约和欧盟创始成员国的意大利,则是两边都抹不开面子的“老伙伴”。意大利向来是北约的坚定支持者,不仅积极支持北约及美国的军事行动,其军政界人士也常以超过美国之外其它国家的比例,占据着北约副秘书长、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要职。另一方面,意大利对CSDP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也极高。这主要是因为意大利国防工业体系较发达,融入欧盟军工体系方可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意大利也高度认同欧盟用民事加军事“综合性手段”解决安全问题的理念,希望通过参与构建CSDP机制来巩固其在欧盟中的地位。

“新欧洲”国家——

为“安全”和“自主”而游走

被拉姆斯菲尔德称为“新欧洲”的中东欧欧盟新成员国,冷战时期属于同北约对立的“苏东集团”阵营,冷战后竞相“回归欧洲”“融入西方”。不过,它们也因多重因素而在偏好上多少存在差异。

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4国,由于历史(冷战时期被苏联间接强势控制并驻军)和安全利益诉求相似,20世纪90年代组建了次地区性的“维谢格拉德集团”,进而将该集团带进了欧盟。它们对待北约的原则基本是连贯的,即认为北约能保证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从而可为欧洲带来安全和稳定。不过,与一向对CSDP较热情的其它3国相比,波兰有个较明显的转变过程。冷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波兰都视北约为唯一值得信赖的国际安全组织。但波兰近年也逐步转向同时支持北约和CSDP,其原因在于:波兰加入欧盟后,经济发展顺利、综合国力提高显著,乃至领导了一支欧盟战斗群,从而愈发认为自己能在欧盟内发挥“真正的领导性决策角色”,而在北约中只能给美国“敲边鼓”。

地处巴尔干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4国,对北约和CSDP的立场与“维谢格拉德4国”大同小异。作为原南斯拉夫国家的斯、克两国,如今因处于北约“纵深地带”而相对超脱和淡漠,而对欧盟接手北约执行的巴尔干维和任务则不遗余力地支持。与俄罗斯仅隔黑海相望的罗、保两国,2006年底就已将多处美军基地“请”进本国,成为北约虎视俄西南侧翼的桥头堡。不过,罗、保两国近代赢得独立与沙俄的支持颇有关系,冷战中与苏联关系也相对平和,故很注意运用CSDP这一相对柔性的安全工具消解俄罗斯的疑虑。

波罗的海3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情况,与上述“新欧洲”诸国颇有不同。由于对苏联直接占领和统治的痛苦记忆非常深刻,3国对自身安全缺乏信心,故对北约的“集体防卫”承诺依赖极深。近年来,一系列因素促使3国愈发重视并深度参与CSDP:一是在防务问题上与俄罗斯打交道,借助CSDP要比通过北约的敏感度低很多;二是即使发生了乌克兰危机这样的重大事件,着意战略东移的美国也没有真正掉头返顾欧洲,有必要上一道防务再保险;三是2009年底生效的《里斯本条约》首次明确规定了欧盟的集体防卫职责,其鼓励的“次地区性防务合作”也颇合3国口味;四是与北约相较,欧盟的“轮值主席国”制度在防务领域给予了3国更大发言权。

(《解放军报》2016年10月28日 07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