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对话】吴心伯 袁鹏 金灿荣:大选闹剧折射美国政治乱象

来源: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李晨
2016-11-09 11:36

内容提要

美国大选在11月8日的投票日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一年半的竞选活动剥落了美式民主曾经的装饰性,一场面向全世界的政治秀变成了政客之间的相互抹黑、攻击。大选闹剧引起美国民众的愤懑和焦虑,也引发了专家学者对美国政治体制固有弊端的批判与反思。

吴心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袁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美国研究所所长)

彼得·卡斯托尔(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历史和文化学教授)

倪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达雷尔·韦斯特(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政府治理研究项目副主席兼主任)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1、抹黑攻击 何以实现选贤与能

吴心伯:美国总统选举的固有特色表现为民主、共和两党主导选举,其他小党如自由党、绿党都难成气候;金钱主导选举,竞选成了烧钱大战;候选人相互攻击,抹黑对方等。共和党的初选制度完全是党员投票,缺乏党内精英的协商和制衡,在美国政治极化加剧的背景下,越是持极端立场的候选人越能得到青睐,因此惊世骇俗的特朗普最终胜出。民主党这边,希拉里·克林顿的特殊背景赋予她强大的政治与经济资源,从而战胜对手桑德斯。极化的政治生态导致立场极端的候选人脱颖而出,而金钱主导又使那些为大金主所青睐的候选人得益,在这种情况下,选举已很难实现选贤与能的目标。

袁鹏:2016年美国大选具有诸多新特点,如参选人数创纪录;女性首次作为总统候选人进入最终对决,而且获胜呼声很高;非常规、非主流、非体制人物异军突起,形成所谓民主党的“桑德斯现象”和共和党的“特朗普现象”;互相抹黑、人身攻击贯穿选举始终。这场选举也很反常,两位主要候选人都不受选民欢迎。特朗普在本党大佬普遍不支持的情况下民意一路高涨,表明美国普通民众的选择同政治精英的偏好存在极大反差。希拉里也并非民主党最理想的人选。这表明,当前美民主、共和两党都缺乏足以赢得民心的明星级政治人物,同时,民众对现有体制、传统政治人物极为不满和失望,希望“改天换地”的心态强烈。

彼得·卡斯托尔:大选中出现的民粹主义和反华盛顿政治情绪,也令人担忧。民粹主义并不是新现象,反华盛顿政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美国政治的一个传统,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就是以华盛顿局外人的身份入主白宫的。但是,今年以桑德斯和特朗普为代表的自由派和保守派,同时打着反“政治正确”或者反华盛顿政治的旗号出现,并吸引了很多草根选民支持,这是很少见的。

倪峰:这次选举中,一大批政治的圈外人或边缘人异军突起。在美国政治中被传统势力忽视的草根阶层带着一种愤懑的民粹主义情绪强力地介入美国政治使得选举中各种极端言论大行其道,极大地冲击了美国政治文化中所谓“政治正确”的底线,将对美国未来国内外政策的走向产生持久影响。面对草根的“造反”,传统政治精英基本上消极抵制这使得政治对立不断加剧,美国社会可能因这场选举而进一步撕裂。在长达一年半多的竞选过程中,也很少看到理性的问题探讨和像样的政策辩论。相互抹黑成为这场选举过程中从头到尾的主旋律。此次大选是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举行。互联网不光打碎了既往的政治运行规则,将隐藏在选举背后的重重黑幕抖搂出来,还可能从深层上影响美国社会对自己政治制度的自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