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研究】陆南泉:什么阻碍着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

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陆南泉责任编辑:李晨
2016-11-11 14:35

内容提要

中俄美三国在中亚地区利益诉求的差异往往会引起矛盾、对立或冲突。三国之间明的、暗的、直接和间接的博弈一直存在。在此背景下,中亚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左右逢源,实行多元化的外交,而且在中亚也出现了“去俄化”倾向。

在上述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下,中亚国家不可能轻易地作出过于倒向那个大国决策,这就制约了其深度参与由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进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在不断尝试启动一体化的进程。但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体化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看,中亚一体化的前景也并不乐观。

在苏联解体初期,即20世纪90年代初的后苏联空间,这一区域主要表现为松散的独联体。当时独联体各国首要任务是解决国内的问题: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巩固政权,建立新的国家机构;发展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等。到1993年,俄罗斯经济度过严重的转型危机后,就开始着手第一个一体化计划。1995年1月,俄罗斯、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后来吉尔吉斯坦加入)签署了《关税同盟协定》。之后,1999年2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与塔吉克斯坦签署了《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条例》。2000年10月,上述五国元首在阿斯塔纳签署了《关于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条约》。经过一段时间发展,2007年10月,俄、白、哈三国签署《关税同盟条约》。

关于推进欧亚一体化的意义,2011年9月召开的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宣布由普京当选该党总统候选人后,10月3日,普京在《消息报》发表了作为竞选纲领性文件的《欧亚新的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一文中就作了论述,他指出:“欧亚联盟作为大欧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立足于普遍适用的一体化原则,共享自由、民主和市场规律的统一价值观。早在2003年,俄罗斯与欧盟就达成了建立共同经济空间、协调经济活动规则(不建立超国家机构)的协议,现在,关税同盟以及今后的欧亚联盟将参与与欧盟的对话。这样,加入欧亚联盟除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外,还可使每个成员以更有利的地位更快地融入欧洲。此外,欧亚联盟和欧盟合作伙伴合理及平衡的经济体系能够为改变整个大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态势创造现实条件。”

之后俄罗斯就积极推进欧亚经济一体化计划。2011年11月,俄、白、哈三国签署《欧亚经济一体化声明》与《欧亚经济委员会协议》,决定从2012年开始启动欧亚经济一体化的新阶段其要实现的目标是:实现商品、资本与人员的自由流动;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实现统一货币;建立共同能源市场;还要建立超国家的协调机构,协调各成员国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最终达到实现统一经济空间。这些一体化要求,应该说都是高标准的,与欧盟一体化相似。2014年5月,俄、白、哈三国签署了《关于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协议》,并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

俄罗斯力图通过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推动欧亚大陆一体化进程,力图实现的意图分为几点:经济上,主要通过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加强经贸合作,以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地缘政治上,力图强化与扩大在独联体地区特别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对外政策上,这些国家联合在一起,可以更有力地应对西方国家政治方面的博弈,避免独联体国家在国际社会被边缘化的危险。而推动这一进程,首要的关键点是推进中亚国家的一体化,以便进一步强化俄罗斯与中亚的合作。而从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看,中亚一体化的前景并不乐观,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