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网络文学”面临三大“成长的烦恼”

来源:新华社作者:冯源责任编辑:孙智英2014-01-08 15:48

新华社杭州1月8日专电(记者冯源)南派三叔和《盗墓笔记》、流潋紫和《甄嬛传》、桐华和《步步惊心》……目前活跃在国内各大主流文学网站的浙江网络作家多达900余人。7日成立的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将这些无组织的作家们聚合在一起,以促进网络文学更好发展。

成长迅猛,“烦恼”有三

“在这个江湖里你们才是英雄。”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7日当选为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他笑称这是个“自取其辱”的头衔,因为显得自己已经老了。

“我们建立这个平台是怕你们被人抢走,肥水外流,流落他乡,是把你们当作宝贝一样看待,但是宝贝也不是没有缺陷的,人无完人。”麦家表示,“希望你们年轻,但是希望你们的作品可以老辣一点。”

文学观念平民化、作家身份大众化、参与主体年轻化、文本载体数字化、流通出版多元化,网络文学给当代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也有“成长的烦恼”。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文艺评论家曹启文就列出了三方面的问题:

质量需要提升。部分作品呈现出商业模式下快餐文学的弊病,一些作品情节铺陈随意,人物形象游移,结构框架庞杂,文字语言粗鄙,作品总量大、数量多而精品少。

理论评论明显缺位。创作走在理论评论前面,从事网络文学的评论家不多,网络文学的创作评价体系有待形成。

网络作家处于无组织状态。大部分作者散落社会,与网络公司、出版商的关系只是商业利益的关系,缺少作家的归属感和专业认同。

网络文学要直面“人间烟火”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网络文学评论》特邀副主编邵燕君认为,随着《步步惊心》《甄嬛传》《失恋三十三天》等一部部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影视剧作品热播,网络已经不再是年轻的网络一代自娱自乐的亚文化区域,正逐步成为“主流文艺”的“主阵地”。

网络文学虽然拥有大众读者,但还不能称作“主流文学”,因为它未能承担起负载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邵燕君说:“如果网络文学能在自身发展中充分调动互联网的民众参与力量,积极参与转型期中国‘主流价值观’的打造和传播,则更能为‘荣登大宝’积累资格。”

“在精彩描写‘后宫’后,也能以同样的生花妙笔展示‘前宫’;在畅想仙幻、魔幻中,也学会直面‘人间烟火’和‘布衣形象’;在穿越历史和朝代时,也能更多地回到‘现代’和‘当代’。”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崎嵘表示,网络文学创作要与当今时代、世界风云,与人们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结合起来,反映现实生活、传播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