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2014:“反腐”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热词

来源:新华社作者:刘莉莉责任编辑:张硕2014-12-22 17:45

(原标题 2014:“反腐”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热词)

2014年,中国政府强势出击、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一大批贪腐分子落马,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特别注意。“反腐”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热词之一。

这一年,中国政府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获得世界的广泛赞誉。国际舆论认为,反腐倡廉不仅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以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对其他国家祛除腐败这一毒瘤也有借鉴意义。

中国对贪腐“零容忍”获好评

这一年,周永康被开除党籍,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此外,还有一批大案要案被查处。在国际社会看来,这彰显了中国政府反腐的力度和决心。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研究员罗尼·林斯用“一场毫不客气的斗争”来形容中国打击腐败的坚决态度。他指出,“腐败在任何国家都存在,很难将其根除,但是政府可以采取严格的手段对它加以控制”,中国将众多贪官污吏绳之于法,并且及时将其罪行公之于众,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毒瘤。分析人士认为,面对腐败侵蚀,中国共产党没有包庇纵容,而是坚决与腐败进行长期、坚决的斗争,不仅在本国树立了威望,也在世界面前塑造了良好的形象。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前驻华大使、中国问题专家萨基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共的反腐力度空前加强,展示了其对腐败分子零容忍的决心,必将有力推动政府机构的廉政建设。

公正俄罗斯党主席列维切夫说,铲除腐败有利于巩固中共的执政地位和在人民中的威望。

从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

这一年,国际舆论看到,中国在打击腐败问题上,除了显示坚定信心,还在制度上下功夫。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萨基特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反腐斗争近年来呈现出一个新的趋势,那就是更多地通过法律和制度改革,建立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西蒙诺夫表示,从中国大规模反腐与法制建设同步进行的思路看,中国的反腐“并非暂时性的运动反腐”。

西蒙诺夫评论说,要巩固反腐取得的成果,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司法的独立性,建立对各级行政官员的监督机制,还需要发挥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职能。

萨基特指出,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反腐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明智决策,通过公布举报电话、邮箱,铺下了打击腐败的天罗地网,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2014年以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海外追赃追逃行动,成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通过《2015-2016年G20反腐败行动计划》、开展“猎狐2014”专项行动……

“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关起门来反腐往往事倍功半,”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记者、经济评论员利迪亚·莫伊塞评论说。

反腐,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这一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海外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全力反腐,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

蒙古国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图木尔强调,中国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反腐事关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成败。

“腐败是任何法制社会的敌人,执政党的腐败将影响国家治理的质量,削弱其执政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从经济角度看极大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增加了社会的成本,”西蒙诺夫说。他认为,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当前需要提升社会治理的水平和质量,而反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2014年即将成为历史。有国外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打击腐败的措施和力度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其经验为其他国家反腐提供了借鉴。

莫伊塞说:“中国强力反腐给全世界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对许多也在进行反腐斗争的国家无疑是个鼓舞。”

萨基特表示,腐败问题并非中国独有,而是任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在一些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新闻系讲师海兹龙·莫加姆比说,许多非洲国家也面临着猖獗的腐败问题,这些国家可以从中国近期的反腐活动中获得启发。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执笔记者:刘莉莉、邵进;采访记者:叶书宏、马岩、张继业、陈威华、王宁、林惠芬、赵燕燕、陈寅、丁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