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哥美女只是凑巧”
从1998年到现在,外交部给“两会”记者会作翻译的6位女翻译中,有4位来自外交学院。这与外交学院本身的校园氛围不无关系,学生们经常可以在类似中非领导人论坛等大型多边外交场合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
但是要成为领导人高翻,从朱彤到张璐、张京,外貌是不是也很重要?对此,王燕表示,“出色的高翻不一定是帅哥美女”,只不过近年来学院培养的高翻人才本身外形条件也比较出色,加之媒体的放大,因此受到外界追捧。
“我觉得,我的师姐张京比赵薇更好看。”张京的一名师弟告诉记者,他曾在一次翻译活动中见证张京的实力,“她反应特别快,用词也特别精准。”据他介绍,张京私下里并非记者会镜头前的“高冷”形象,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对师弟师妹就是一个“耐心的大姐姐”。
张京去年“两会”时一举成名。不过作为老师,王燕更注重聆听学生们在总理记者会和外长记者会时的现场表现。“你会发现,包括张京、孙宁在内,不管被译者语速如何、表达如何,他们都能用平稳的、不紧不快的语速进行翻译,音量也基本上前后一致。”王燕说,这,就是高翻的基本功。
据著名翻译家、上世纪80年代担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的过家鼎介绍,每年进入翻译室的新成员首先要参加近一年的“魔鬼训练”,期间将每天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的练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适用于这里。
即使在看似风光的全国“两会”记者会舞台,一位现场翻译者的成功都是用无数辛劳换来的。
首先是个人的积累。翻译张璐曾透露,2010年为时任总理温家宝翻译时,她提前收集学习了温家宝2003年—2009年答记者问的视频等资料,整理了温家宝以前在讲话中所说过的所有古诗词和成语。
其次还有团队协作。据王燕介绍,每逢“两会”,翻译室会提前一个月进入“战斗准备”,所有人献计献策,有哪些特殊词汇?如何翻译准确?上会前还要进行模拟演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