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回镇七亘村,一个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庄。78年前,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此巧设奇兵,三天之内两次伏击日军,创造了七亘大捷的传奇。78年后,当我们重返战场,不仅被当年八路军的光辉战绩所鼓舞,更被七亘村民的抗战精神深深感动。
一场“重叠设伏”的经典战役
巍巍太行,分割着山西河北两省,古有“太行八陉”,即穿越太行山的八条咽喉通道。位于太行山脉中段、晋冀两省交界处的七亘村,就是“八陉”之一——河北井陉县进入山西平定县的两道大门之一,北门是娘子关,南门就是七亘村。
“我们这里是‘一关两口’,三道关锁,地势非常险要。”七亘村村委会主任董桃花一边向我们介绍,一边领我们沿着崎岖山路来到当年八路军伏击歼敌的地点。在当年的主战场,我们看到,一条不到两米见宽的崎岖山路,上有峭壁如削的山峰,下有数十米深的峡沟,可谓易守难攻。
董桃花站在山岗上的一处高地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刘伯承当年勘察地形的地方。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当年来到七亘村,望着重峦叠嶂、峡谷陡峭的地势,啧口称赞此地为天然的屯兵设卡要地,并选定在此伏击迂回进犯河北的侵华日军。
结合董桃花的介绍和相关史料,我们才得知这是一场八路军重叠设伏的经典战役。
1937年10月26日,日军第20师团一部果然沿着刘伯承料定的路线进入伏击地区,被预先埋伏在山上的八路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人仰马翻。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刘师长决定一反“用兵不复”的常规,令部队再次在七亘村设伏。28日,原路而来的狂傲日军,在同一地点,再次遭受了同一部队、同一方式的痛击。我军以伤亡30多人的代价,歼敌400余人,并缴获了大量马匹、军械、被服和膳食等物资。
“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当时,我们村胆子大的青壮年还在山头上帮八路军搬石头、垒炮台呢。”董桃花自豪地说。
在抗日战争史中,七亘大捷虽不是广为人知,却早已成为这个小村庄永远值得骄傲的记忆。
宁死不“维持”日寇
除了七亘大捷的骄傲,七亘村民的记忆中,还有日本人进村“大扫荡”的惨烈经历。
“听老人说,日本人进来以后,实行的就是三光政策。不管到谁家,鸡也好,小兔子也好都抓走,还放火烧房子,最可恨的是随意杀人。”
董桃花告诉我们,当时村子里有一个怀孕6个月的妇女,日寇用刺刀刺开她的肚子,把小孩剖出来,挑到刺刀上。旁边一3岁的孩子竟被扔进火堆里。“真是丧绝人性!”
董桃花的三爷爷、三奶奶也是受害者。“我三爷爷看到日本人来了,赶紧躲到柴火堆后面,结果被放火活活烧死。三奶奶反抗,哭着跟在后面追打,日本人一开始没杀她,等走过了对面山头,回过头来就是一枪。”
提起这些,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董桃花藏在心中的愤怒。他介绍,抗战期间,七亘村男人中被日寇直接杀害的有57人,妇女为了避免侮辱跳井自杀24人。
“自始至终,我们村都不存在为日本人出力卖命的‘维持会’,成为当时周边地区唯一的‘不维持村’。”董桃花说。
日寇不断派汉奸前来威胁:七亘村再不“维持”皇军,等着屠宰吧!——七亘村民没有向日寇低头。
1939年夏到1940年春,七亘发生瘟疫,村民先后死了近百人,汉奸传话:只要肯“维持”皇军,盐、药、粮都会有。——但七亘村民仍旧宁死不屈。
苦难的岁月,见证了七亘村民的铁骨铮铮。
胜利来自人民
“听老人说,当年八路军来的时候,全村老少爷们都来欢迎,场面相当热烈。争着帮八路军的水壶灌上水,把自家的面窝窝、煎饼和鸡蛋送给八路军。”谈起七亘村民支援八路军的故事,董桃花也有说不尽的话。
“看到有些八路军战士脚上穿着草鞋,天气已经有点冷了,脚指头还露在外面,村里的妇女就自发为八路军每人做两双布鞋,再用白布做两双袜子。”
董桃花还介绍,当时村里有一个叫董三元的50多岁老汉,“胆子大得很,竟然趁日本兵睡着了,偷了一挺轻机枪,送给八路军。刘伯承知道后称赞他是‘老英雄’,并赠给他军毯一条。”
如今,在七亘村西边的山头上,立起了一块“七亘老区人民抗战爱国丰碑”,记载着七亘村民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事迹:
村民董存保、董三满看见日寇追击一名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冒险投石引开日军,将战士背进土窑内,成功获救。
村民董坎在小巷里看到一名受伤倒地的八路军,速将他背进自己的药铺,包扎好伤口正要出走,被一群日军堵在院中,军民二人双臂紧抱,浩然就义。
……
据统计,在抗战期间,人口仅700多人的七亘村,就有62人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七亘村先后有20名青年为国捐躯。他们中,最大者32岁,最小者19岁。
“七亘人民的机智勇敢精神和支援我军作战的动人事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曾经参加过七亘大捷,后来成为共和国少将、解放军海军副政委的卢仁灿晚年曾这样说,“时光虽然过了56个春秋,但我还记忆犹新,我军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都同人民的支持帮助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