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湖南道县福岩洞——世界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人类化石发现地

来源:新华社作者:明星责任编辑:刘航
2015-10-17 18:10

探秘湖南道县福岩洞

——世界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人类化石发现地

47枚8万至12万年前的牙齿,连日来成为世界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多位研究员与湖南多位考古专家近日联合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宣布在湖南省道县乐福堂乡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表明8万至12万年前,现代人在该地区已经出现。

10月16日,记者来到道县,与专家一起进入神秘的福岩洞实地探访。

福岩洞是怎样被发现的

道县地处湖南、广西和广东接壤地带的南岭地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意愿博士介绍,该区域处于华南板块腹地,上古生界灰岩地层广泛发育,受新生代构造抬升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内发育多处岩溶洞穴。

1984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道县文化局联合组成工作组在道县境内进行了第四纪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的考察工作,在乐福堂乡塘碑村考察并发掘了一处洞穴(时称塘碑村洞),获得24种(属)的哺乳动物化石。

2010年9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等专家在道县文物管理局的协助下,再次来到乐福堂乡塘碑村,并确认该洞穴为福岩洞。随后,对该洞穴进行了考察和试掘,获得少量哺乳动物化石。试掘表明,该洞穴发掘潜力较大。2011年9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道县文物局组成联合工作组,入驻乐福堂乡塘碑村,拉开了正式发掘福岩洞的大幕。李意愿、道县文物管理局杨雄心和中科院专家全程参与发掘。

福岩洞内的神秘世界

福岩洞属于大型管道型溶洞。记者看到,福岩洞主洞口开口向南,北侧较高处有两个支洞口,较主洞口高出约10米,主洞口外5米以下为小溪流。

福岩洞紧邻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古村落,村庄四周均是肥沃的农田。福岩洞的主洞口开阔,口内有村民圈养家畜的牛棚,不时有牛进出。

走进福岩洞,少数区段有零星岩溶水现象。越往里走,洞穴越窄小,漆黑一团,杨雄心打开手电向记者介绍,洞内堆积以沙砾石层和红黏土为主,其间包含丰富的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记者借着灯光,看到洞内不时有蝙蝠飞过,在联合工作组挖掘过的位置,杨雄心又意外地找到了一枚动物的牙齿化石。

李意愿透露,洞穴中除了人类牙齿化石,还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的化石,包括褐鼠、爱氏巨鼠、西藏黑熊、爪哇豺、水獭、巴氏大熊猫、虎、豹、东方剑齿象等。

李意愿说,道县福岩洞和北京周口店猿人不同,这个洞并非古人类生活的洞穴,其中的遗骸是后来在流水冲刷等力量的作用下搬运进去的,而不是本来就在那里的,洞壁上方有沙砾层和鹅卵石,这就是洪水冲进来的痕迹。动物与人类的躯体与骨骼基本被损毁,研究者只发现了牙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