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湖南道县福岩洞——世界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人类化石发现地

来源:新华社作者:明星责任编辑:刘航
2015-10-17 18:10

发现第一枚牙齿之前差点放弃

杨雄心告诉记者,2011年9月发掘开始后,首先对1984年和2010年发掘及试掘的区域进行勘查,合理布置发掘区域,按照洞穴发掘方法进行布方,逐层向下发掘,获取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的具体层位和空间位置,对发掘土方全部过筛,将过筛后的黏土用水洗选,尽可能获取发掘过程中的全部遗物。

经过10多天的发掘,考古队获得一批哺乳动物化石,与大家的期望差距不小,队员们一时有些气馁。洞里的钟乳石很厚,钉子敲下去都冒火花,个别队员甚至想要放弃。

杨雄心认为就此放弃太可惜,从村里接电线进洞很难得,即便另外选点也难有作为,鼓励大家坚持下去。

杨雄心说:“当时发现最初挖掘的位置,裂隙很大,水流很多,侵蚀很厉害,有钟乳石水滴。我就建议他们挖洞里比较深的一个位置,堆积层比较厚,比较高,比较干燥,没有水滴。”

联合工作组确定了杨雄心推荐的那个点后,马上开始挖掘准备工作。第二天,就挖出了第一枚人类化石牙齿。

“第一枚牙齿挖出来的时候,我正在洞外淘洗化石。没有能亲眼看到激动人心的一刻,但我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晚上没睡着,太兴奋了。其他队员也兴奋得整晚睡不着。”杨雄心说。为了确定挖掘的牙齿的年代,联合工作组把研究化石的专家从北京接来,还接来了专家蔡演军,对福岩洞发育和形成年代进行研究。

科考有望继续开展 洞穴保护提上日程

李意愿介绍,2011年出土的这5枚人类牙齿,总体形态特征与现代人接近,牙齿尺寸也在现代中国人牙齿变异范围。2012年、2013年,联合工作组先后两轮对福岩洞进行正式发掘。三轮考古发掘先后共发现47枚人类牙齿化石以及大量动物化石。研究显示,道县人类牙齿尺寸较小,明显小于欧洲、非洲和亚洲更新世中、晚期人类,位于现代人变异范围。道县人牙齿齿冠和齿根呈现典型现代智人特征。

研究人员对出土人类化石区域的地层顺序进行了细致勘察,确定人类化石及动物化石埋藏后未受扰动。研究人员系统采集了测年样本,对地层和化石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铀系测年结果表明,人类化石的埋藏年代范围在8万-12万年之间。化石样本的AMS碳-14测试结果和动物群组成呈现晚更新世早期的特点,进一步支持了铀系测年的结果。据此可以确定,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至少8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

杨雄心说,以前学术界有种说法,全世界的人类,都是从非洲起源迁移过去的,但从道县福岩洞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来看,这里的人类有别于非洲智人,可能是东亚大陆自己的原始人进化而来的。

李意愿表示,中国早期的现代人发现比较少,之前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了一块人类的下颌骨,时代约在11万年之前,但它带有原始人特征,下颌不像具有完全形态的现代人那么尖突。而福岩洞的这次发现,给中国的人类进化史,尤其是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连续进化这一观点提供了新证据,说明也许在东亚大陆存在一个内在的人类进化谱系。

“类似的洞穴在道县应该还有多个,福岩洞仍有一半以上的面积没有被挖掘,还可以进一步开展科考与研究。如果确有必要,可以再次进行挖掘。当务之急是做好福岩洞的保护工作,防止游客入内造成破坏。”李意愿说。

(新华社长沙10月17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