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稳增长今年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
问:经济稳增长,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大力度?
答: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需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稳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适当扩大赤字、清费立税、优化结构、提高绩效,在供给端改善供给结构,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在需求端提振有效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从而积极支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首先是实行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实施营改增,加大收费基金清理和改革力度,坚决遏制乱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第二,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2016年全国财政赤字安排2.18万亿元,赤字率为3%,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第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创新财政支出方式,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保障教育、科技、社保、就业、脱贫、生态等重点支出,同时减少不必要或低效的支出。
第四,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继续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动PPP立法,加强规范引导,培育市场发展;同时,继续督促地方政府按照预算法和国务院有关制度要求,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问:今年财政部在减税降费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答:今年2月底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明确提出,将尽可能采取增长友好型的税收政策。所谓增长友好型税收,就是如何能让税制更有利于释放市场活力,形成合理的企业税负,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近年来,财政部门通过积极推进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各项税制改革,以及实施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费减免政策,完善了支持民生和创新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
从今年5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此外,逐步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全面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继续配合做好船舶吨税、环境保护税等立法工作。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问:如何看待国际评级公司高度关注的金融风险问题?
答:对于如何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各国财政部门始终保持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财政部主动采取或配合有关部门实施了多项措施,共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方面,不断完善国有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金融机构在境内外发行上市,增强自身实力,健全风险管控等各项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机构活力和竞争力。
在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方面,通过税收优惠、补贴奖励、贴息等措施,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优势,撬动金融资源重点“支农、支小、扶弱”,促进解决“三农”、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建设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方面,支持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保险保障基金,支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打造了一张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护网,为投资者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当前的形势下,为了营造经济稳定增长的良好金融环境,财政部门将继续支持金融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同时,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关注和防范金融信贷风险和企业债务风险,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