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他们选择了危险、劳顿、清贫的革命生涯,以及随时可能到来的被捕、酷刑、铁窗,他们选择了无畏地迈向刑场:“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
大半个世纪过去,他们当年牺牲的巨大价值被历史一一证明。而先烈们,像一粒粒晶莹的雨花石,长留在时光的长河和人民的记忆中。
南京雨花台上,一张张烈士的面庞,青春依旧;清明祭奠,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样历久弥新——“对于国家和人民,你做了什么?”
英才英年身先死 长使追思泪满襟
4月4日清明节,南京市话剧团出演的话剧《雨花台》,在北京大学拉开了国内高校百场巡演的帷幕。
雨花台,这座聚集着烈士英灵的山岗,又一次激荡起莘莘学子的心潮。
南京中华门南侧的雨花台,是1927至1949年国民党当局处决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最大刑场。成千上万烈士在此就义,能查到真实姓名的就有2406名。这其中中国共产党地市级以上重要领导人就有30多位,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邓中夏、罗登贤,中央委员恽代英。所有的烈士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话剧《雨花台》,大量采用历史人物原话,将不同时期牺牲在南京的恽代英、冷少农、施滉等烈士,编织在一个拼死保护潜伏战友、送出情报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中,集中表现了革命烈士信仰、忠诚、为民、担当的风骨和情怀。
剧中讲述了恽代英入狱近一年,没有暴露身份,包括一些国民党高官虽然认出了他,却无人告密,但最终在出狱前被叛徒顾顺章出卖。为了及时从狱中送出关键情报,他与潜伏在国民党军政部的红色特工冷少农争相去死,受到感化的国民党狱警也甘愿为帮助共产党而死。
“烈士的人格太伟大了!我们在谢幕走向观众时,所有的演员都在流泪,观众全都站起来了,掌声经久不息!”冷少农扮演者张树平说,“原来革命精神可以这么强大!”
“你我失去一人之生命,或许可以将新中国的诞生提前一个小时;万千同仁牺牲生命,则理想之国近在咫尺。”这是留学法德的哲学博士、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许包野临刑前的话。饰演者刘旭说:“每次演到这里,我全身就会发抖!共产党有这么优秀的人,永远不可能垮!”
作为特殊党课,南京去年还推出了一台大型情景剧《雨花颂·信仰》。3个多月连演19场。伴随着音乐、舞蹈、诗歌,再现的监狱、刑场上,革命领袖邓中夏、恽代英,南京特委书记李耘生、女英雄丁香等一批即将被枪杀、活埋或毒死的共产党人,与自己的亲人、敌人和当代青年、堕落贪官、现场观众进行对话,探讨生与死、家与国、利与义的关系。每一场结尾,都由主持人带领台上台下的共产党员高举右手,齐诵入党誓词。
“烈士的魅力超乎想象!”《雨花颂·信仰》导演庄嘉敏告诉记者,在“宣誓”那一场,许多不是党员的人都举起了拳头。当念到“永不叛党!永不叛党!永不叛党!”时,《国际歌》响起,许多人热泪长流!
一级作家、南京市委宣传部处长邹雷说:“这两部大型舞台作品的演出成功告诉我们,一定要理直气壮地讲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