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创作札记

来源:“国防参考”微信公众号作者:高建国责任编辑:刘航
2016-10-16 19:54

宏富而多彩的信仰丰碑

——《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创作札记

■高建国

摘 要

弹指30年过去。2015年,作家出版社将反映这支部队英雄传奇的《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付梓印刷。回首自己宵衣旰食的创作过程,笔者感受最深的是,贯通全书丰赡瑰丽和永世不竭的信仰之光,是作品最为宝贵的灵魂。

一种文化现象令人怦然心动,以至后来引发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创作,这件耐人寻味的往事,发生在驻豫第二十集团军,时值1985年秋。

——同为离退休干部,其他部队的多是在家喂鸡种菜抱孙子,而这支部队的“老员外”们则乐此不疲写书摄影作报告;

——同样南征北战,这支部队的战斗历程却与诸多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密切相关:《东进序曲》《黄桥决战》《柳堡的故事》《红日》《战上海》《霓虹灯下的哨兵》……其中现代戏《芦荡火种》《沙家浜》,就取材于该部36个伤病员在阳澄湖芦荡斗争的经历。

弹指30年过去。2015年,作家出版社将反映这支部队英雄传奇的《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付梓印刷。回首自己宵衣旰食的创作过程,笔者感受最深的是,贯通全书丰赡瑰丽和永世不竭的信仰之光,是作品最为宝贵的灵魂。

迥异个性写就共同信仰

信仰是有性格的。

在拯救民族危亡的血火厮搏中,在大浪淘沙的洪波巨浪里,闪现在共产党人身上的信仰之光,因其独特的阅历、禀赋、文化濡染而同中有异,呈现出万千斑斓色彩。

北伐名将叶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第一任总司令,曾任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和广州起义总指挥,1937年秋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叶挺不顾个人安危下山与国民党军队谈判,遂被扣而身陷囹圄。蒋介石诱降、威逼交替使用,妄图迫使叶挺改弦更张。

铁骨铮铮的叶挺,在上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罢宴陈词,于被囚第8天在狱室墙壁上书写《囚语》,手书致蒋快邮代电提出“恳准判挺以死刑而将所部被俘干部不问党籍何属概予释放复其自由”,从桂林押往重庆渣滓洞监狱时白日举灯走下飞机以昭“天还未明”,在渣滓洞狱中挥毫疾书著名的《囚歌》,为“不食蒋粟”在被囚处牧羊蓄畜躬耕陇亩,监禁五年出狱后仅10小时就致电中共中央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笔者撷取上述细节,试图为世人呈现一个血肉丰满的叶挺形象,展示其真实、鲜明、独具个性的坚定信仰。

而同为北伐先驱的新四军秘书长、联络部部长朱克靖,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熏陶,1919年与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后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朱克靖奉命到宣布起义的国民党淮海绥靖公署长官郝鹏举所部新编第六路军改编部队做统战工作,被首鼠两端的郝鹏举扣押递解蒋介石。

朱克靖身陷缧绁,于内战中接连损兵折将的蒋介石而言是个意外惊喜。蒋决意借重叙北伐旧谊和诱以禄位,规劝朱克靖改换门庭,以打压中共及其领导军队的士气。劝降说客接踵碰壁而归,蒋介石不惜亲自出马,连续三次在总统府设宴,企图以“礼贤下士”来感化朱克靖倒戈。朱克靖爽快赴宴,三入总统府,席间大快朵颐。

面对蒋介石的劝诱,朱克靖公然申明:“我有两个生命,一个是肉体生命,一个是政治生命。我虽跨党从事革命,但我是为共产党打天下。现在我已成阶下囚,我宁愿牺牲我的肉体生命,而不能牺牲我的政治生命。”

离开总统府的华堂盛宴,回到阴暗逼仄的囚室,朱克靖知道自己与亲人的死别已然不可避免,遂于风雨晦暝的秋夜手书致妻子的绝笔诗。笔者被这位学养深厚又坚贞不屈的儒将所深深感动,于是希望以己之力将这耀眼的信仰光芒存于纸上。

一个横眉冷对、大义凛然,一个儒雅内敛、柔中带刚,在中国共产党的英雄图谱上,叶挺的刚烈忠勇与朱克靖的风流倜傥,正是同一信仰底色中两抹风格迥异的华彩,彰显了坚定的革命信仰之于不同个性的革命家所折射出的信仰之光的瑰丽多彩和无穷魅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