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创作札记

来源:“国防参考”微信公众号作者:高建国责任编辑:刘航
2016-10-16 19:54

共产党人不以官位论忠诚

读书入仕,博取功名,是古往今来中国知识分子不可移易的人生追求。然而在烽火岁月,那些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而呼啸猛进的新四军将士,以感天动地的举动,颠覆了这一恒久不变的信条。

1940年1月14日,叶挺被国民党军队扣留羁押后,蒋介石起初对将叶挺收入自己彀中期望甚高,遂指令顾祝同、上官云相说服叶挺发表声明,把事变责任全部推到项英身上:只要说明项英不服从军令、政令,就可委叶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

但蒋公未曾想到,其诱以官禄的强劲攻势,在叶挺高耸入云的信仰山岳前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历史的回音壁向世人传导的是叶挺震古烁今的铿锵誓言——“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来自延安的红军师长吴焜,任新四军老六团副团长,六团东进后任“江抗”副总指挥。从师长到副团长,吴焜官降三级,但忠心未泯。作战中,杀红了眼的吴焜经常疾呼:“天红了,地红了,眼睛红了,杀呀!”端着机枪、吹着冲锋号带领部队冲锋。

叶飞曾提醒吴焜说,作为一个指挥员,不能只像一个英勇战士那样猛打猛冲。吴焜郑重回答道,这支部队是您在闽东游击战争中带出来的,依托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有丰富经验。

但军事技术和战斗作风还不够。在实战中还是要各级指挥员以身作则,才能把部队的顽强战斗作风带出来,才能打不垮,拖不烂!江阴反顽,吴焜指挥部队正面佯攻,自己则带少量战士从翼侧爬上山顶,一枪撂倒重机枪手,掉转枪口向敌猛扫,结果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红军师长、新四军老六团副团长、“江抗”副总指挥吴焜。

不因利禄屈名节,不以官位论忠诚,这就是在民族危亡之秋,鄙薄世俗功名的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贞。

笔者在创作中久久为这样一个细节所感动:1998年末,吴焜遗骸从殉难地江阴顾山迁葬雨花台41年之际,“江抗”虎将廖政国夫人史凌见吴焜墓墓碑已破损,心里非常难过。她赴京请叶飞题写了“吴焜烈士之墓”的碑文,自己出钱,于2003年4月1日重新为吴焜墓立碑。

对革命和人民忠贞不渝的战士,历史终将把他铭记。

在“江抗”先驱浴血奋战的年代,职位难以给人带来任何现实利益。“一颗子弹”的携带者、“江抗”领导人刘飞,参加红军之初和其他腁首胝足的战士一样,并不愿意当干部——那远不如当一名挥舞大刀冲锋在前的士兵来得痛快和单纯。

而党的培养教育,才使他们乐于为党和阶级承担起这份领导责任。他们以令人感佩的模范行动昭示后人:革命从来不是入股分红。为党工作不是谋取职位的筹码,而是党员应尽的义务。职务高低只是工作需要和分工不同,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绝不应因职位因素而受到丝毫亵渎和影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