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18国建成52个经贸合作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罗朝文责任编辑:张硕
2016-10-27 04:33

常言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贸易和投资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大有可为的重要领域。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贸易畅通作为“一带一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一带一路”涉及亚欧非众多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3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然而,回望历史,“一带一路”沿线国曾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洼地”。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分析国际贸易的重要工具。这一指数对我国外贸空间聚集度的分析显示,历史上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对象国主要集中在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空间聚集度高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倍。这表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战略出台正当其时——

3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开展了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强化了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体制建设,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逐步形成。

同时,中国积极推进大通关建设,组织开展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推动沿线国家货运班列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了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积极参与关税减让谈判。

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与104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并建立了经贸联委会机制和投资合作促进机制,为双方企业开展相互投资和合作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随着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出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稳步推进,曾经的“洼地”变成了贸易畅通的“聚宝盆”。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1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9个沿线国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双边贸易总额达9955亿美元,占全国贸易总额的25.1%。

显而易见,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当下,“一带一路”逆势突围,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一带一路”上,一个个精彩的共赢故事不断上演——

2016年5月24日,中国彩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创维集团,在印尼举行了创维东南亚制造基地的揭牌开工仪式。这座工厂是创维第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经营的海外工厂,也是创维在东南亚的制造基地和海外市场的供应链枢纽。

2016年9月26日,随着机车汽笛长鸣,X9003次国际货运班列从陕西新筑车站开出,一路向西开往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这是自2013年首趟中亚班列开行以来,西安开行的第246趟中亚班列。3年来,班列上的货源从全部“陕西制造”扩大至甘肃、宁夏、山东及浙江等产地。

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已在沿边重点地区设立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5个;边境经济合作区17个、跨境经济合作区1个。目前,我国已初步在境外形成了一批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重要平台。

今天,当哈萨克斯坦的商品通过快运班列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当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在国际贸易整体低迷之际仍物流如织……贸易畅通创造的共赢红利,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共赢的希望大道。

(《解放军报》2016年10月27日 03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