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产业如何升级?

来源:新华社作者:毛振华 闫起磊 阳娜责任编辑:刘航
2017-02-22 14:45

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解析协同发展中的京津冀产业升级之路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闫起磊、阳娜

区域协同,产业为重,一场深刻的结构变革正在京津冀地区拉开大幕。

3年来,京津冀“撸起袖子加油干”,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之路越走越宽。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京津冀正肩负起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新使命。

升级求变 下好产业协同“先手棋”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京津冀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7.5%,连续三年对全国GDP贡献率超过10%。一片生机勃勃的区域经济高地轮廓正日益清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首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选择。

北京市市长蔡奇指出:“这有助于更广泛地集约北京的高端要素和优质资源,放大北京科技创新优势,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打开空间,有效带动区域内涵集约发展。”

北京2014年出台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从源头将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加以禁止,为协同发展打开空间。以“三升三降”为主要特征的北京产业变局开始显现:新增的金融业、文化体育、科技服务业不断上升,制造业、农林牧业、批发和零售业开始下降。

从3年前起,“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在天津拉开大幕。自此起步,天津供给侧改革更着眼于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作为昔日摩托罗拉供货商,天津津亚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刘文波感触颇深。随着全球以摩托罗拉为代表的传统电子产业整体下滑,津亚电子在困境中求生,将发展触角伸向汽车电子行业。在行业上寻求突破的同时,他们还积极推动制造方式的升级。“现在生产线的工人只有原来的1/10,效率却大幅提升。”公司综合管理中心总监严科说。

去年10月27日,河钢唐钢唐银钢铁有限公司450平方米高炉正式退出生产舞台。以此为标志,河钢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2016年全年压减产能任务。

河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河北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任务超额完成。在河北经济结构调整的版图中,工业不再“一钢独大”,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超过钢铁工业0.5个百分点,成为该省第一支柱产业。

尽管河北去产能伴随着阵痛,但传统产业也在积极找寻升级之路。

电商平台河钢云商是河钢集团寻求变革的一个支撑点。河钢云商总经理冯彦民说,平台经济和信息化、工业现代化两化融合将成钢铁业转型升级新趋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