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国人为何对你如此期待?

来源:新华社作者:贾远琨 齐中熙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7-05-05 23:04

茫茫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九派流中国,国之重器构建“黄金龙骨”

上世纪80年代,程不时曾乘坐运十飞机从上海转场至成都。途中,他从窗户向外看,长江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摆动,是中华民族流域文化的自然演绎。

“我当时想,如果没有长江,很多支流虽然也可以孕育生命,但不会孕育流域的文明和繁荣。正如中国的产业,如果没有航空工业等国之重器的打造,就不会有中国工业发展的‘黄金龙骨’,显示不出我们民族的气派,和对全世界民族的贡献!”程不时说。

飞机的研制成功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要实现商业成功,成为用户满意的飞机,旅客满意的座驾,安全舒适、节能环保,才是真正的成功。

C919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新时期中国真正面向市场的干线飞机,着眼于最主流的航空运输市场(150座级),完全按照国际主流适航标准和国际主流市场运营标准研制的干线飞机,每一步的进展都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关注。

目前,C919已经获得来自23家用户的570架订单。2016年11月,东航成为C919的首家启动用户。

首飞成功后,C919将转入适航取证阶段,这将意味着其距离面向市场更进一步。然而,适航取证将不是一个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任务。此前,我国国产新支线客机ARJ21就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数百项考试科目才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认证。这一历程,C919同样需要经历。

C919同时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关注,双边适航认证也有望推进。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中欧民用航空安全年会上,欧盟委员会运输移动总司总司长亨里克·霍洛莱表示,C919目前正在接受中国民航局的适航审定,这将是中欧双边适航谈判和磋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C919的供应商名单中可以看出,有不少是国外知名企业,尤其是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还需要进口。而民机产业的发展,正是希望通过型号的研制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以上海为龙头,陕西、四川、江西、辽宁、江苏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了大型客机项目研制和生产,形成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这既显著改善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基础面貌,又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锻造着蕴藏巨大潜力的产业脉络。特别是伴随着大型客机项目的推进和我国喷气客机进入批产,这条产业链必将逐步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潜力。

攻坚克难、永不放弃的精神代代相传

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母舰一样,C919作为国之重器彰显的是中国人攻坚克难、永不放弃的精神。

C919的主制造商中国商飞公司如今已经有10000多名员工,他们中间有父子、有师徒,工作中是同事,老一辈民机产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后人。

张锡金是张淼的父亲,之所以给儿子取名为“淼”,就是因为这个字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希望孩子长大了也能学习飞机设计,而83岁的张锡金看到儿子成为C919的副主任设计师,终于如愿以偿。

“上世纪70年代,我们研制飞机的条件非常艰苦,一台手摇计算机已经是宝贝了,数据整理来不及,我们就把财务室的8把算盘借过来,晚上整理,白天上班再把算盘还回去。”张锡金说,“我爱人王娟志也是学空气动力学的,我们在一个研究室,孩子小的时候就放在图板上,工作忙忘记了,孩子从图板上摔下来,哇哇大哭。”

40多年过去了,无论技术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已经大大改善,如今的年轻人是否能够接过老一辈民机产业人手中的“接力棒”?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里,“80后”、“90后”已经成为飞机设计团队的生力军,尽管这些年轻人也热爱多姿多彩的生活,但一谈到飞机设计,都立马切换到严谨认真模式。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气动力学工程师马涂亮是张淼的研究生,他说:“我们年轻人从老一辈民机产业人身上可以学到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传承。我们更要用学到的知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突破。国家有发展民机产业的战略,我们作为行业中的人,肯定是要把工作做好。”

如今,张锡金除了参加中国商飞公司和高校组织的研讨之外,还在空闲时间给中学生、小学生讲解气动力学。

“给中学生讲课,可以讲理论,但给小学生讲,就要讲鸟,讲风筝,这样他们才会感兴趣。”张锡金说,“有了前人的路作为基石,如今的民机产业可以成为年轻人一辈子的事业,一项前途光明的事业。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喜欢气动力学,加入到民机产业队伍中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