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毕业生跌落,如何看伍继红归“队”?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晓看责任编辑:姚远
2017-05-30 13:16

02

“让伍继红归队”,这句话的特别意义在于,我们身处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历史上大概很少有像我们这样大规模,这样快速度的社会变迁。短短30几年,我们就从一个纯粹的计划经济体,转型为世界上第二大市场经济体。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更意味着社会阶层的快速更迭。

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从生活上都得到了提升,收入增加了,买了房子了,职务提升了,许多30多年前处于贫困状态的人们,摆脱了贫困,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尽管有着种种的不如意,但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成了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普遍现象。

然而,伍继红的悲惨命运,却提醒了我们,生活是多样化的,不是每个人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总有一些人,虽然不占主流,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因为际遇、个人素质、身体状况等原因,没能赶上趟,甚至逆向流动,从云端跌至尘埃,他们掉队了。

伍继红就代表了掉队者的一种极端情况。

03

1997年开始,国家正式不再实行大学生包分配政策,考上大学而鲤鱼跳农门,从农村人成为公家人的通道不再那么好走了。在1996年之前考上大学,而在1996年之后毕业的这批人,也就是从92级到96级的大学生们,生于计划经济,没有谁教过他们应该怎样面对市场,完全没有准备,就被一下抛进了市场。

我是93级的,比伍继红还高一级,1997年毕业那一年,是不包分配的第一年。我清楚的记得,我和大学同乡在家乡的人才市场上四处碰壁,像一只没头苍蝇一样。市场上并没有什么要历史专业的岗位,到处都贴着要市场营销、管理、财经这些热门专业的单位。跑了一天,我就默默离开了。有些岗位有些单位,根本就不会在市场上出现,而是通过别的渠道解决用人问题。

伍继红说她当时一个个单位打电话去求职,我也有切身体会。一个念大气科学的同乡女孩子,垂头丧气,我给她打气说,要不我们一个个气象局去跑?于是我们敲开了成都每一个气象局、环保局的大门,他们都觉得很奇怪,大学生找工作不应该去人事局吗?不要说我们,连市场实际上也没有做好准备。要不是运气好,用人单位找到学校,而学校又推荐了我,我很难保证,我不会是另一个伍继红。

懵里懵懂中,伍继红就这样走向了市场。伍继红的悲剧其实就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市场意味着风险,没有任何准备的伍继红碰得头破血流。第二个是在生活中遇人不淑,精神状态出现了问题,最终流落到江西农村。

我查了一下,伍继红口中第一个工作,是做教育软件的“新学林”,这公司现在还在,去年传出新三板挂牌的消息。如果伍继红没有离开,作为最早的员工之一,现在会不会拿到原始股?又该是一种什么生活?1998年3000多一个月的工资,真的不低,我1997年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工资才632元。

只可惜,因为不为人知的“个人矛盾”,她宁愿接受1000多的低工资,去与专业不相干的工厂打工。虽然不知道详情,但这至少说明她从学校到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随后她才认识了前夫,又被前夫抛弃。精神上出现问题,自己娘家也顾不上她,她无处落脚,又回到前夫家,最终在这里嫁给一个农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