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90年沧桑爱国路

来源:新华社作者:查文晔、章利新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7-06-25 15:25

路统信接受记者采访。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跨越海峡的90年沧桑爱国路

——访台湾林学家路统信

新华社台北6月25日电(记者查文晔 章利新)1948年7月19日,20岁的青年路统信从上海登上“景兴轮”,只身一人踏上了前往台湾的求学路,这一别开启了他人生新的里程。

他从一个高中学生成长为追求进步的台大青年,又不幸遭遇了台湾白色恐怖系狱10年。出狱后的他重拾学业,终于成为学有专长的森林植物学家,更在乐龄之年积极参与促进祖国统一的大业。

日前,90岁的路统信在台北家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回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让我们得以窥见百年离乱之下一位爱国者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饱经忧患的爱国少年

“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武器刀枪,走出工厂、田庄、课堂,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脚步合着脚步,臂膀靠着臂膀,我们的队伍是广大强壮,全世界被压迫兄弟的斗争,是朝着一个方向!……”

这首《救亡进行曲》,是路统信上小学时老师教唱的,80年后他还能独自哼唱出来。他的家乡是河南商丘睢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的大潮席卷了这座华北平原上的县城。

“我四五岁的时候,东北沦陷了。全国抗日的气氛是很强烈的,每逢纪念日,老家县城里都会有抗日提灯游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8月,路统信的家乡沦陷,为了不受日寇的奴化教育,他一年要长途跋涉两次,徒步跨越黄泛区,步行到国统区去上学。侵略者的暴行在他的心里刻下重重痕迹,他热切期盼着国家能强大起来,赶走侵略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路统信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县城里我第一个知道日本投降,听到这个消息我就到大街上去放鞭炮。同学们更是欢天喜地,庆祝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但内战随之而起。“国民党军队在县城修城墙、挖护城河,每家都要征工、征粮、征兵。我家五兄弟,我是老大,才上高一,出不了人,就得出钱雇工、买壮丁、出粮。再好的家庭也经不起这样的长期折腾啊!”路统信说。

回忆起苦难的父老乡亲,路统信的语气沉痛起来:“抗战时期河南经历了四大灾害,水灾、旱灾、蝗灾,最后一个是兵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