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改变世界的中国力量

来源:新华社作者:王亚光 刘东凯 叶建平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7-12-22 08:41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识别人的思维活动,用意念控制电灯、窗帘、加湿器等家用设备……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中国企业研发的“黑科技”。

在全球正在经历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以创新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正逐渐从“跟跑”到“并行”甚至在某些领域 “领跑”。

创新气质

新时代,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如今,每年有40多万中国留学生回国,寻找心中的创业圣地。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中心科学家李耀回国后,创立了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医学辅助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临床应用。

“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基本是空白,被国外企业垄断。”李耀说。目前,博恩思的专科手术机器人已完成样机试制,产品预计2019年投放市场。

李耀坦言,回到成都,感到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已不同于记忆中“少不入蜀”的闲适安逸,“现在到处都能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活力,分秒必争,一大批勤奋努力的年轻人在做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颠覆性技术创新,正让一大批创业者脱颖而出。

与李耀相比,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的创业之路起步更早。2012年,29岁的刘自鸿拉上几个小伙伴,在美国硅谷、香港和深圳同步创立柔宇科技,专攻柔性电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深圳,他见证这家企业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想法,发展成估值30多亿美元、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企业之一。

“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世界。”刘自鸿说。柔宇2014年发布了国际业界最薄、厚度只有0.01毫米的彩色柔性显示屏,并研发出新型柔性电子传感器、Royole Moon 3D头戴影院等产品,已在国内外储备1500多项核心知识产权,并将产品销售到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催生传统制造业的“基因突变”。

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一度让沈阳远大集团的传统业务遭遇挑战。这家以电梯、玻璃幕墙起家的民营企业,近年来投入巨资建设科研园开发平台,让科技人员最高享有70%收益权,迅速聚集起海内外500多名科技人才,在减振降噪、模拟仿真、超声波等技术领域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我们要通过创新发展模式为企业装上‘永动机’。”集团党委书记贺先文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