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丨探寻千年岳麓书院的百年兴衰史

来源:新华社作者:白少波 谢樱 张千千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2-01 17:31

以传统滋养现实

“导师以自己的学识与修养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步和成长,这正是我国古代‘教育’的意义。”岳麓书院副教授陈仁仁说,这种导师制既回归传统的人格教育,又有西方的知识教育,使学习西方与回归传统并行不悖。但当代大学教育不能止于此。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在实施导师制的基础上,岳麓书院进行了将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当代大学教育的各种探索。

肖永明说,岳麓书院成立了通识教育中心,面向湖南大学全校开设“国学经典导读”,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通识课程中,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学校的课堂里总是不乏这样的画面:年近七旬的经学史专家姜广辉教授把《易经》讲得出神入化;年轻帅气的陈岘博士在《春秋》研读课程中将现实社会和古代社会种种生活场景进行对比,生动而易懂;下课后,同学们围上来一起探讨交流,久久不散……

教学相长、德业相劝、共进于道,岳麓书院的导师们对自身的德行和学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入学礼、拜师礼、谢师礼和祭祀典礼,师生共同参与的礼仪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殷慧表示,岳麓书院的师生们用思考和行动,致力于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国。

如今的岳麓书院开始再现当年的兴盛之貌。每年100余位海内外著名学者登坛讲授传统文化,国学网络直播创下了单次讲座在线听讲110万人次的纪录。“岳麓书院师生们在以传统文化滋养自身精神生命、造就‘明道济民’之材的同时,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辐射到全社会,努力为民族文化的复兴作出贡献。”肖永明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