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皓峰对这时发生的一切都不知情,他当时正在一层的洗手间里呕吐。他记得自己起身后,剧烈的颠簸把他甩向洗手间的壁板上,不断撞击。
洗手间外,有几个人躺在椅子上,手握着不锈钢柱子,歪着头不断呕吐。张皓峰感到自己头晕得厉害,也找到一排横椅,躺下后昏昏沉沉地睡着。
那时整条船正在慢慢倾斜,孟影看到有水漫进来。她说自己愣了10秒钟,想着“不会这么倒霉吧”。
“跳船!跳船!”她忽然听到导游的叫喊声。她不知道自己哪来的胆量,穿上救生衣就往外跑。
船尾在加速沉没,孟影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船身倾斜。她忽然发现张皓然不在身边,又返回一层楼梯口,对着里面大喊,让男朋友赶快出来跳船。
听到呼喊后,张皓峰睁开眼,看到一层的游客焦急地往外跑。他跟着跑出船舱,发现“船身已经倾斜45度左右”。当时船头还聚集着七八个人,有个老人劝他们不要跳船,告诉他们“船是不会沉的”。
张皓峰在船上没看到自己的女朋友,船周围漂着的有游客里也没有。后来看到孟影在一艘救生艇上,他随即捞起一件漂在船边的救生衣,胡乱套上后就跳进了大海。
孟影是在看到张皓峰走出船舱后,被簇拥着跳船的。船上自带的两艘救生艇只能坐10个人,机会留给了船上的孩子和他们的妈妈。
“我当时身边漂了很多人,但是我眼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救生艇和可以抓到的东西。”孟影回忆当时的感受,她说自己被巨浪托起,嘴里呛进海水时,脑子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我想活,我想活”。
就像全世界只剩我一个人
张皓峰跳入大海后,很快被一股巨浪卷走。
大多数时候,他的面前只有海水。他觉得自己一直都在浪里,往往还没来得及喘气,就又被封闭在水中。
只有在浪与浪之间短暂的间隙,已经沉了一半的“艾莎公主号”才会在他的视线里起起伏伏,忽隐忽现。
在晃荡的海水中,他看到了一对老夫妇,两人抱着一个划水板一动不动,随着海水浮动。
张皓峰游过去,也抱住了这根“救命稻草”。他记得老太太一直边哭边说,自己不会游泳,老大爷则一直默不着声。张皓峰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只是说:“没事,一会儿别人就来救我们了。”
后来一艘救生艇开了过来,试图接近他们,但没有成功。救生艇扔过来一根钢丝绳,张皓峰一支胳膊抱住划水板,另一只手抓住绳子,带着这对老夫妇靠近救生艇。
突然一股巨浪朝他迎面袭来,他被瞬间冲翻。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送开的手,等他再次恢复平衡时,老夫妇已经消失在视线里,救生艇也成了海平面上的一个黑点。

即将拖上岸的“艾莎公主号” 受访者供图
海浪依旧很高,海水漫过头顶时,他就屏住呼吸。海浪过后,他才大口喘气,抓紧呼喊。张皓峰觉得“可能只有十几分钟”,他就再也看不到任何一艘船只,四周只剩海水。
平日在父母、朋友眼中,张皓峰是个“坚强隐忍”的年轻人。张皓峰的爸爸张信东说,儿子从来没怕过什么事,遇到困难自己不吭不响地就扛过去了。如果跟家长闹了别扭,张皓峰也不会当面爆发,只会回到自己房间,“等再出来时,就没啥事了”。
但后来在回忆这段风浪中经历时,张皓峰说自己从没感受过那样的无助,“就像全世界只剩我一个人”。
在张皓峰漂离失事地点时,孟影又被重新送到了“艾莎公主号”上。导游告诉她船不会沉,让她在那里和其他13名乘客一起聚在船头,等待下一波救援。
天逐渐黑下来,海上仍然狂风暴雨。孟影记得在翘起的船头,大家都抓住栏杆,蹲在甲板上瑟瑟发抖。很多人还在呕吐,因为浮潜后,游客还没来得及穿鞋,人们只能踩在呕吐物上移动。
在她印象里,当时“艾莎公主号”上只剩下一个船员,“其他人(船上工作人员)都坐之前赶到的那艘快艇走了”。
“一直到凌晨12点以后,一艘海警船才赶来救我们。”孟影回忆说,当时的风浪很大,海警船一直无法靠近,在几次尝试中,甚至把“艾莎公主号”船上的铁围栏撞断。一个多小时后,两艘船终于靠在一起,孟影和剩下乘客得以获救。
“懒猫”CEO杨景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艾莎公主号”的船长和船员开着橡皮救生艇搭救漂在海中的乘客,然后把他们送到赶来救援的“飞鱼2号”上。但因为橡皮艇多次与船体碰撞,造成漏气,船长和船员不能回到“艾莎公主号”上,所以只能先和第一批被救的20名游客一起返航。
根据他的推算,海警救援船“应该在8点左右抵达的失事海域”。而当时留在“艾莎公主号”上的,“还有两名船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