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丨“下半年经济怎么干”:“去地产化”是大势所趋

来源:央视财经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8-11 18:03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释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信号。其中指出:要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8月10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与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

楼市调控 为何如此坚决

郭丽岩:楼市牵一发动全身 坚定稳房价必要而紧迫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 郭丽岩:上半年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基本上是收稳的,只是个别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幅比较大。当前主要是房地产相关的杠杆比较高,好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务在今后两三年可能到了密集偿还期,涉及到金融风险的问题不得不防,房地产跟我们当前稳金融、稳预期,还有保民生是密切相关的。另外,当前结构性去杠杆已经有了成效,下一步可能会进入到稳杠杆阶段,不排除对一些民生类基础设施加大支持,边际信贷放松,可能会有一些资金从各个渠道流入楼市,所以坚定稳房价必要而且紧迫,这是当前楼市的主要矛盾。

王冠:空前调控力度体现中央经济转型决心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今年正好是1998年房改20年,在这20年中,房地产市场贡献显著,但负面效果也日渐明显,体现在两个挤压:一是对实体挤压,房价能传导到房租,甚至传导到企业成本,对于企业利润水平、再生产投入,都有非常直接的挤压;另一块,上半年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78%,但与此同时由于房价高企,年轻人要攒钱买房不敢花钱,买房还贷的个人和家庭,也要把相当比例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房贷。所以说遏制房价,对进一步释放消费,包括降低企业成本,都有非常直观的收益。

楼市调控 如何“望闻问切”

郭丽岩:有效供给不足 造成结构性供求失衡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 郭丽岩:部分地方房地产市场,商品房保障房两类市场存在分化,保障房地处城市边缘,公共医疗、教育包括一些商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它不能有效分散商品房市场的需求,不能分流,所以不能平抑房价,就使得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并令房价有一定的上涨动力。

王冠:调控有效 需要执行有力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今年上半年,全国层面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大约是2.69万亿,同比增长超过40%。很多地方获得了和以往相比超额的土地收入;但同时又要坚决完成楼市调控,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自我博弈。其实我们也看到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出现了所谓的抢人大战,这背后反映了各地对于新兴人才的渴望,同时也是对新兴产业的渴望。如果新兴产业能够发展起来,新的就业蓄水池发展起来,新的税基税源就能够进一步发展起来,就能够更有效地避免以往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这反过来,也有助于提高地方楼市调控的执行力。所以说,如何能够一方面让调控落地,同时又能够和时间赛跑去振兴新的当地经济,包括新的新兴产业,对地方来说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大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