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届智博会看智能产业发展新动向

来源:新华社作者:何宗渝、黄兴、张辛欣、张千千责任编辑:乔梦
2018-08-24 20:33

智能化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记者在智博会腾讯展区看到,其“木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一台机械手臂正进行加工作业,而作业的全过程则精确显示在上方的显示屏上。据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介绍,该平台不仅可以监控生产过程、搜集生产数据,还能对生产线进行模拟生产,从而预测产品质量能否达标;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错误,还可以追溯源头。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下,智能制造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而是扩展到了企业的全部活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相木说,这些技术的创新应用,成为改造传统产业、牵引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驱动力。

看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趋势,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科大讯飞等“巨头”也纷纷布局——腾讯与长安汽车宣布将在车联网、大数据云等领域共同打造面向行业的开放平台;阿里巴巴推出全新的“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计划3年接入10万台工业设备;京东给“跑山鸡”装上“智慧脚环”、阿里巴巴推出“智慧养猪”……

“智能化已开始下沉到各行各业的‘五脏六腑’,成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表示:“智能化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变化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智能化转型仍需“爬坡过坎”

当前我国智能化发展势头强劲、成果丰硕,在很多应用领域走到了世界的前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中国在智能化应用方面赶超发达国家相对容易,但在芯片、基础软件等基础领域仍存在差距,以智能化“赋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仍需“爬坡过坎”。

比如芯片是智能化的“源头”,但也是短板所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以汽车行业举例,目前燃油车的电控系统大量采用国外的芯片,随着智能汽车的来临,将需要数量更多、运算能力更强的芯片。“‘软肋’不能一直存在,这个最基础的‘坎’必须迈过去!”

技术能否撬动存量转型,关键在于与产业的融合应用。当前信息与智能技术在各个产业的应用大幕初启,一些行业、企业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凸显。“比如不少工业企业对使用数字技术提高效率、促进转型的作用了解还不够,应用的路径还不清晰;同时,大数据企业对工业领域的需求理解不深,缺乏面向各个行业的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顾问李毅中认为,行业不同,重点不同;“业界还需要加强典型交流和推广,引导工业企业和大数据企业加强合作。”

重庆微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射频识别技术研制企业,该公司董秘邓克炜告诉记者,当前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是人才不足。“迫不得已我们只能到西安招聘毕业生、到东北地区挖成熟人才;智能化领域的人才整体上处于供给不足,尤其像重庆这样科教资源缺乏的地区,更亟须培育和引进智能化领域的人才。”

不少企业还反映,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间的数据割裂问题,也是制约智能化推进的重要因素。“比如我们做一个地区的智慧城市服务,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相互隔绝,需要我们去不同部门挨个对接,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还效果不佳。”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人说。

黄橙告诉记者,目前家电家居厂商大多只售卖智能单品,存在各智能硬件和信息无法兼容和连接的问题,比如电视和空调未能连通需要分别控制,便利性不足将使智能化水平大打折扣。“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出台行业标准,解决连通难、不成套、碎片化等问题。”(记者何宗渝、黄兴、张辛欣、张千千)

(新华社重庆8月24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