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壮美黄河行|这里有三个故事讲给世界听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杨万东 发布:2018-09-18 23:06:03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沿着黄河走,它给我讲了三个故事。

稻蟹

当夕阳在黄河边藏起它最后的金子时,老张开始行动了:他穿上齐肩的连体胶衣,麻利地趟进水沟,熟练地抄起一个大沙网,黑压压的蟹苗挣扎着挤向网孔。

沟外是一望无垠的稻田,老张将蟹苗倒入自家的稻田。一个月后,蟹苗成蟹,将给老张带来丰收的喜悦。

9月上旬,位于郑州中牟县的稻田里,这一幕经常可见。

……

这是黄河的第一个故事——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

智慧加努力,圆致富幸福之梦。

老张的做法,叫稻蟹混养。中牟的黄河滩区,一块地先种小麦,收了小麦后再种水稻,稻田里放入蟹苗,当水稻初熟时,蟹已长成。

黄河的农人,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法。

妙的是,螃蟹以稻田里的浮游生物、害虫、杂草等为食,减少了水稻农药喷洒和螃蟹饲料喂食;而螃蟹生长时蜕掉的壳和产生的粪便是很好的有机生物肥,促进了水稻生长。

也由此,培育出独一无二的地理产品——“稻田蟹”“蟹田稻”。“稻”“蟹”带来的收入让老张和他的伙伴们乐开了怀。

……

“呱~呱~”

离开稻蟹田,且听孔雀一声声。

顺流而下,距离中牟约200公里的黄河滩上,5000只蓝孔雀正撒着欢儿。这里是濮阳县梨园乡屯庄村的万凤园蓝孔雀养殖基地,它们全是人工饲养。

勤劳勇敢的人们发现了黄河的另一个秘密:黄河滩区的沙质不仅让养殖地面保持干燥,还能防止蓝孔雀常见的烂脚病。

蓝孔雀全身是“宝”,肉质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兼具药用价值。

据梨园乡政府乡长李多峰介绍,基地已建成14个养殖场,参与合作共养户231家。养殖户已初尝致富甜头。

……

9月,早已过了桐树的花期,但在桐花书馆这里,仍能感觉四周桐树满怀明艳。

书馆坐落在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据说在宁静的夜晚,坐在书馆里能听到黄河水拍岸。

张庄村是有名的大沙窝、大风口,曾是国家级贫困村。村民秉承焦裕禄在兰考战风沙的精神,撸起袖子干了两件事:一是培育日光温室大棚、食用菌产业、现代农业等项目,二是结合紧邻黄河的地理位置,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村民就这么脱贫致富了,去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脱贫后的张庄村创建了中国乡村第一个院落式图书馆——桐花书馆,村民闲余时便来这里读书。

……

第一个故事,很长很长。

1 2 3

责任编辑:张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