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高思杰:再进庄台 已近小康

来源:中国文明网作者:高思杰责任编辑:伍行健
2018-10-25 17:21

“我们这个庄台是1984年开建的,1985年建成搬过来。从最初的土堆子到现在的美丽庄台,这几十年走过来不容易呀。”一边走一边介绍,老李的声调充满激情,有奋斗、有奉献、有感激、有憧憬,“国家搞精准脱贫,抓庄台综合整治,我们庄台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老灾窝成了旅游景点了,连省委书记都说我们这‘是淮河风情的庄台人家、是美丽乡村的生动样板’呢。”

和老李深聊后得知,老李从行蓄洪区刚搬迁过来时,5600平方米的庄台上面住着300多口人,一遇洪水各种杂物、粪便、污水遍地,蚊蝇遮天,极易感染疾病,干群关系也比较紧张。改革开放以来,咱们国家变富了、变强了,持续不断地投入让淮河沿岸变了样,让行蓄洪区的庄台羽化成蝶。“现在好了,我和老伴种地每年有近万元收入,平时还可以打打短工、挖挖野菜,增加收入,每年收入有18000元左右。村里考虑我老伴常年生病、还有残疾,要把我纳入贫困户帮扶,我坚决不同意。我好手好脚、能跑能跳的,要自力更生、自己干,不能赖在国家身上。咱们国家也不容易,搞建设哪哪都要钱,我虽然上了年纪,也要争取多作贡献。”老李的话说得特有底气、特别硬气。

2014年5月,高思杰采访阜阳太和夏收。戴文学摄

2015年11月高思杰在阜南县淮河王家坝采访。戴文学摄

从1997年7月28日在家乡阜阳当了一名电视新闻记者以来,我见证并记录了这片土地角角落落的发展、改革开放点点滴滴变化。十多次全程参加淮河特大洪水、大洪峰抗洪抢险救灾一线报道,老李这样的“老淮河”,我采访报道过很多很多。岁月揉皱了他们的面庞,但他们的眼神依然坚定,他们知道苦但从不叫苦,他们知道累但从不怕累,他们不说奉献但他们一直在奉献。这便是淮河的筋骨,这便是淮河儿女的情怀,这便是全面小康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正伴随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推进,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淮河之滨的一个个庄台上实践着、实现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