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领导表示,“专业领头兵”选拔使用制度的效果恰如“鲶鱼效应”,对于专业技能过硬的士官来说是一种肯定,对于其他士官来说则是一种激励和鞭策。隆冬时节,记者来到这个支队采访,真切感受到这一评选活动给士官队伍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活力。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电工专业“专业领头兵”钟旋(左二)指导训练。刘中涛 摄
一项评选活动引发“鲶鱼效应”
——东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激发士官队伍活力的探索与思考
■周鹏程 万杰 解放军报记者 刘亚迅
写在前面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
士官队伍是军事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军东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士官占士兵编制数的70%以上,士官队伍已成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
建设一流士官队伍,需要激发士官内在活力。去年以来,该支队以习主席加强军事人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探索实行“专业领头兵”选拔使用制度,通过遴选专业带头人等方式,激发了广大士官精武强能、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东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领导表示,“专业领头兵”选拔使用制度的效果恰如“鲶鱼效应”,对于专业技能过硬的士官来说是一种肯定,对于其他士官来说则是一种激励和鞭策。隆冬时节,记者来到这个支队采访,真切感受到这一评选活动给士官队伍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活力。
“领头兵”来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当初,灵岩山舰电工班长张淑仲看到支队下发的评选“专业领头兵”的通知时,咕哝了一句:说不定是个虚名,评来评去还不就是那么几个老资历的高级士官。
然而,当十页纸的《评定实施办法(试行)》出台后,着实在基层官兵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份评定实施办法,让“老电工”张淑仲转变了看法,这分明是一份“求贤令”:主要专业类别各遴选1名专业领头兵;连续从事本专业6年以上,专业技能领先,帮带作用明显;编制空缺时,优先选取、虚位以待……笔记本上,他用红笔在实施办法上反反复复圈出了几个红圈。
作为电工班班长,张淑仲在班里年龄最大、兵龄最长,先后排除过各类故障上百次,带出百余名专业技术骨干,很受官兵尊重,大家都爱叫他“老张”。
然而,这两年张淑仲却开始反感起这个“老”来:作为电工班长,受到舰上岗位编制的限制,现在的四级军士长就是他所能扛上的最高军衔。随着“退伍倒计时”越来越近,“老张”的内心也渐渐难以平静。
而这个评选活动让张淑仲再次燃起斗志,他告诉记者:“评上了意味着晋升高一级士官的机会更多,更是一名战士在部队价值的直接体现”。
相对于张淑仲的“晋级之战”,九华山舰帆缆班长杨雷直面“保级压力”。实施办法规定“高级士官优先从专业技能拔尖的士官中选拔”,杨雷告诉记者,虽然帆缆岗位有高级士官编制,但如果自己业务不精湛,自己舰上这个编制就不知“花落谁家”了。
“这是观念和机制的改革创新。”在支队政委周建明看来,评选上“专业领头兵”不仅是一种称呼上的变化,更是对军中“工匠型”士官人才的肯定,顺应了部队转型建设对士官队伍换羽升级的内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