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河小卒顶大车
2017年8月一次演练在海上举行。抢滩在即,五台山舰坦克舱里意外突发:右侧连杆故障,大门吊桥无法正常开启,两栖战车不能顺利出舱!
“紧急启用单侧油缸开启吊桥!”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挺身而出的是陈剑锋,五台山舰帆缆班长,支队帆缆专业“大拿”,入伍28年,立过二等功,干过大队帆缆专业士官业务长,是支队首批40名“专业领头兵”之一。
他这个想法很大胆,因为按照使用规定:开启吊桥须双油缸同时工作,单油缸工作太过冒险。然而,这个想法却是此刻战场上快捷、可行的解决办法。
陈剑锋果断操作,在“轰隆隆”的机械声中,吊桥缓缓展开,两栖战车陆续驶出扑向滩头一线……
《评定实施办法(试行)》中对“专业领头兵”的作用发挥有明确的规定,其中一条就是“精通本单位本专业各型装备,积极参与故障排除”。陈剑锋告诉记者,作为“专业领头兵”,支队明确赋予他在各项重大维修保障任务作为“首席代表”的权力,有临机建议权和方案否决权。
像陈剑锋一样,“主机心脏医生”吴智杰、“神舵手”许显文、“焊王”王吉考等一批“专业领头兵”被纳入支队“士官专家组”,在武器装备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判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该支队当之无愧的业务权威和一线技术负责人。
不久前,在海上参加演练的某舰主机发生故障。情况上报后,依托远程技术支援系统,“士官专家组”指导该舰采取新工艺、新材料,在半个小时内修复装备,保证了任务顺利完成。
与陈剑锋这样的“业务高手”不同,武夷山舰报务班长陈沈华更看重上级赋予他的“总教头”身份。舰队文件明确“专业领头兵”还要充分发挥组训能力,传帮带作用明显,每人每年培养成才1到2名本专业领域的士官骨干,努力推动整体业务水平提高。支队据此主动放权,批准他们可以优先选拔优秀苗子进行“1+1”式的精准帮带。用陈沈华自己的话说就是,充分发挥酵母催化作用。
去年,精于信息网络设备操作、维修的大学生士兵何强风,被3个机关科室同时看上。陈沈华直接找到支队领导,表示报务专业急需这样的技术人才,应该交给他好好培养。于是,何强风被陈沈华收入“麾下”,迅速掌握了陈沈华的“快、准、稳”的独门绝技。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以来,陈沈华就培养了3名弟子,个个都成为了舰上的骨干。
过河小卒顶大车。支队着力做好评选活动的“下篇文章”,设立技术攻关团队,大兴创新创造之风。记者了解到,该登陆舰支队在大队、支队两级设立“创新工作站”,为专家型士官打造了科研成果的“孵化器”。黄岗山舰士官李林根据工作经验对新式装备进行改装,缩短了操作时间。张淑仲为装备“疑难病症”建档编程,制作成维修辅助系统,只需轻击鼠标,便能“对症下药”……
习主席在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时强调,把官兵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该支队“专业领头兵”评选活动,激励精钻业务,激发主动创新,推动了士官骨干自觉发力,逐步实现从单纯操作型向技术型、尖子型、专家型士官的转变,成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