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官兵 当本专业“首席”的机会来啦!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亚迅 周鹏程 万杰 等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8-01-26 02:16

“专业领头兵”之路,仍须不断探索和完善

前不久,支队举行“专业领头兵”评选,31岁的上士周俊PK掉自己的“师傅”、一级军士长张淼,坐上大队信号专业的“首席”。

这事在官兵中引发热议:高级士官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还多,再说,论“领头”,徒弟怎么能跟师傅争?

有的单位和官兵还没有厘清“专业领头兵”与高级士官之间的关系,支队人力资源科干事黄盛涛告诉记者,海军作为高技术军种,对士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要求,评选活动不问职级高低,侧重专业技能,目的是发挥好他们的专业领军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在各个单位、各个领域、各个专业催发出更多的高素质士官人才,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项机制从出台伊始到发展成熟,需要经历一个探索完善的渐进过程,“专业领头兵”评选活动作为新生事物,也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

有的官兵告诉记者,现在实行每年一评,容易出现“选来选去不外乎这么几个人”的情况。同时,个别单位为了照顾“情绪”,出现了“轮流坐庄”的情况。

“兵文管理部门总结了一个人才培养的‘三年规律’”,黄盛涛告诉记者,在师团级单位中,一个士官骨干如果成为了“大拿”,那么在本专业3年内基本会处于领跑地位。同样,一个新晋技术骨干,要想突破瓶颈、超越对手,也需要大概3年左右的“积累期”。

该支队领导考虑更多的,是当前支队“专业领头兵”队伍辐射作用如何发挥的问题。

去年评选完毕后,该支队发现,这些士官骨干大多在舰上工作,一旦出海,短则七八天,多则半个月以上,专业技能的帮带指导作用难以辐射到整个支队。

“要经常出海执行任务,舰艇部队普遍存在这一现象。”支队长王献忠介绍说,目前,支队依托“水兵夜校”“甲板讲堂”等平台,组织各个专业的“技术大拿”每周轮流授课,每月定期流动到各舰跟训带训,充分发挥他们的酵母作用。

不仅如此,该支队还弥补以往“重选拔轻培养”的不足,提出“送学深造优先”,积极推荐他们参加科研项目,优先选派他们参加上级组织的升级培训,让大家意识到“专业领头兵”不仅是荣誉,更是提升自己的快速通道,为下一步成长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过去常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支队“专业领头兵”评选活动的出台,激活了士官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

战士们纷纷表示,当兵就要当上本专业的“首席”,评选活动让自己找到了成长进步的方向,要努力学习专业技能,早日成为能担大任的“技术大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