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角逐大洋!盘点各国海军代表性舰艇装备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征鲁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8-04-20 04:11

水下力量

核常并进 暗战依旧

作为传统的潜艇强国,俄罗斯在发展水下力量方面向来不遗余力。近年来,虽然困难重重,但俄罗斯坚持把有限的资金投向核潜艇建造。去年,其重点打造的“亚森-M”级核潜艇“喀山”号和“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改进型“弗拉基米尔大公”号先后下水,它们的噪声更低,信息化程度更高。俄罗斯又添两柄水下“重锤”。

近年来,美国海军在核潜艇领域收获颇丰,已经着手设计“哥伦比亚”级新型战略核潜艇。今年3月17日,美国海军第15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科罗拉多”号入列。它是美国首艘使用Xbox游戏手柄取代潜望镜操纵桅杆的潜艇。作为远海和近海作战的“多面手”,它不仅擅长反潜反舰,也可以通过垂直发射模块内置的“战斧”巡航导弹攻击陆地目标,还能输送特战队员,性能堪称世界一流。

印度国产的第二艘核潜艇“阿里达曼”号已建成下水。虽然该艇计划搭载的潜射弹道导弹性能不够稳定,但这一成绩对于印度来说依然难能可贵。

常规潜艇领域竞争更为激烈。日本第9艘“苍龙”级潜艇“清龙”号今年4月4日正式入列。“苍龙”级水下排水量超过4000吨,静音性能和作战能力都居世界前列。韩国在水下力量建设上投入巨大,从德国引进了214型AIP潜艇技术,现役潜艇数量达到18艘。拖延6年后,印度制造的法国“鲉鱼”级潜艇首艇“卡尔瓦里”号于去年年底服役。此外,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潜艇热”屡掀高潮。越南海军接收了2艘“基洛”级潜艇,泰国、巴基斯坦决定引进常规潜艇,新加坡计划从德国引进两艘218SG型潜艇……可以预见,未来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下暗战将愈发激烈。

装备点评:核潜艇是大国海军的“标配”,是战略核威慑的关键武器,未来也将是远程打击的重要平台。常规动力潜艇是中小海洋国家争相发展的“撒手锏”装备,其吨位更加灵活,从1000多吨到4000吨都有分布,以满足不同国家近海和远海作战的需求。配备不依赖空气推进的AIP系统将成为常规潜艇的“标配”。

保障舰艇

新招迭出 成绩斐然

一支强大的海军,不仅需要装备航母、驱护舰这种“硬拳头”,也需要完善的保障舰艇做支撑,否则战舰无法长期在远海作战。当前,各国海军保障舰艇新招迭出,成绩斐然。

首先出场的是人民海军“戚继光”号训练舰,满载排水量近万吨,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专业训练舰,通过网络教学终端可以实现编队训练、对抗演练等网上推演功能。

接下来出场的“保障尖兵”是“呼伦湖”号大型补给舰。它的满载排水量超过4万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可为航母编队、远海机动编队提供海上伴随补给。该舰突破了新型海上补给装置研制、大型补给舰总体设计建造等关键技术,补给能力强、补给方式多样,为我海军舰艇走向深蓝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海军远洋保障能力跃上新台阶。此次南海阅兵中,“呼伦湖”号和“戚继光”号都有精彩亮相。

第三位“选手”是美国海军海上基地船“刘易斯·B·普勒”号,它由“阿拉斯加”级巨型油轮改装而来,功能多样,物美价廉。它中部舰体的上层甲板可起降多型直升机以及V-22倾转旋翼飞机等机型,下层甲板可搭载装甲车辆、特战快艇和武器弹药,舰艏加装了模块化的人员居住舱室和作战指挥舱室。海上基地船相貌平平,但非常实用,破解了美国海军远海作战、全球部署的后勤保障难题。

除了以上“选手”外,英国海军也添“新丁”。由英国设计、韩国大宇造船和海洋工程公司建造的“春潮”号双壳油料补给船已经服役,今年2月首次尝试为“伊丽莎白女王”号进行海上物资补给。它还可在海上巡逻、航线监管和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中发挥作用。未来,该舰及后续3艘同型舰将成为英国皇家海军和北约海上作战力量中的关键后勤平台。

装备点评:世界海军保障舰艇呈现出吨位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体系作战能力越来越强的趋势,同时也折射出各国发展远洋作战能力的战略决策。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