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陆战队新型“两栖战车”为何姗姗来迟?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杨王诗剑责任编辑:张颖姝
2018-08-17 02:02

官兵之盼

满足实战需求是王道

英国BAE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式“两栖战车”。供图:支点  

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而言,经历了旷日持久的地面战争后,官兵们对增强装甲车辆防护力的呼声不断上涨。因此,美军必须要发展新的两栖车辆以填补能力缝隙。

由此,“两栖战车”横空出世。不同于离经叛道的“先进两栖突击车”和“远征战车”,“两栖战车”从一开始就拥有比较切合实战需求的指标要求。例如:必须能够从两栖舰上自部署,一次性搭载17名陆战队员并以不低于8节的速度进行航渡,具备多地形适应能力和不弱于M1A1主战坦克的机动能力,能够抵御直接与间接火力、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的威胁,等等。

综合来看,“两栖战车”的航渡能力与“两栖突击车”处于同一层次,防护能力和陆上机动能力则大幅提升。基于这种理念,“两栖战车”用8个轮胎换掉了2条履带,使自己更轻、更快、更易保障,从而更加适合城市攻防战斗、维和、反恐、伞降、机降等作战样式。

除了“两栖战车”,美国海军陆战队还有一款8×8轮式车辆也能搭载陆战队员且颇具战力,那就是LAV-25轻型装甲车。不过,LAV-25轻型装甲车必须依靠舰岸连接器将其运送到陆地上,更偏重于陆上突击作战。“两栖战车”则偏重于向目标运输兵力,兼顾一定的作战能力。两者在作战应用上是互补关系。

回归之道

百年传承依然“姓海为陆”

也许,有人会问,两栖突击的工作交给直升机或者旋翼机岂不是更合适?也有人质疑,在彻底压制敌方滩头阵地的情况下,用气垫船或者登陆艇直接运送装甲战车就可以,何必非要“两栖战车”在水中晃晃悠悠地前进呢?

这些问号背后,是对传统两栖登陆作战的质疑。《美国法典》规定,美国海军陆战队要有实施两栖作战和地面作战的必要装备。也就是说,发展“两栖战车”是美国法律规定的。另一方面,相对于天上飞的各军种战机,“两栖战车”才是陆战队唯一可以独占的装备。无论是从军种争利还是主观情感上,“两栖战车”都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必需品。

进一步看,装备发展源于战略需求,美国海军陆战队“两栖战车”的发展与自身的战略定位密切相关。在经历了漫长的战略转型和迷茫期后,被冠以“第二陆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找回迷失的自己。

2012年1月,美国国防部、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相继发布了新的作战学说,海军陆战队的定位依然是两栖作战。适当地缩小规模,聚焦于发展海上两栖巡逻和登陆突击能力,对美国海军陆战队有百利而无一害。

随着美国国防战略转变,传统的两栖作战被再次提上议程。这在美国国会已经通过的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可见端倪。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脱离内陆、回归海洋。显然,这种回归的起点更高。美国海军陆战队未来面对的两栖作战将是含义更为宽泛的“从海上机动并介入”。这似乎与他们70多年前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任务性质比较相似。

武器装备是战略转变最及时、最鲜明、最直接的体现。百年传承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依然“姓海为陆”。陆战队对“两栖战车”的坚持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